□ 株洲日报记者 高晓燕
株洲日报讯 去年,面对清水塘搬迁改造等诸多不利因素,我市坚持创新驱动,工业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规模工业同比增长7.3%,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分别达11.5%和12.1%。
这些有分量、提信心的经济指标,背后都有着实体经济的强力支撑。去年,在全市38类工业行业中,31类实现增长,17类增速超过两位数,其中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1.9%、轨道交通产业增加值增长6.2%、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9.4%、陶瓷产业增加值增长9.0%。这些产业,都是对创新依赖程度高的重要产业。
用电指标最能衡量实体经济景气程度。2017年全年,全市工业用电63.1亿千瓦时,如果不考虑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全市工业电量为46.99亿千瓦时,较2016年增长3.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在全省七个一类市州排名第二。此外,去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值税54.95亿元,同比增加9.68亿元,增长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