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易翔 文/廖明 许浩
春节将近。
火车站,这个通往团圆的起点或终点,有人满怀期待,满载一年的收获踏上归途;有人喜笑颜开,与久别重逢的亲人热情相拥。
熙来攘往的人流里,还有一群人,仍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
他们是与你仅有一面之缘的检票员,是你匆忙赶车时替你接过行李的接站员,是你从未见过的上水工……
因为他们的付出与坚守,回家的路才畅通。
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株洲火车站,用镜头,记录春运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上水班的 春运希望
节约用水,车辆进站之后,尽量不要使用卫生间。
故
事
一
每次上班时,都要认认真真观看列车时刻表。
列车进站时,肖伟平总不忘用对讲机提醒工友。
默默无闻的上水班
2月9日晚10时15分,离K72次列车进站还有7分钟。
上水班的肖伟平、赵勇、肖俊柒、杨易成和朱科生,已在站台上列队集合完毕。
趁列车未进站,他们一行5人跳下站台,在股道间的水井旁分散蹲好。
晚10时22分,K72次列车进站停稳,5人同时起身,开始为列车补水。
从腰间掏出钥匙,打开水井锁,取出上水管,对准列车上水口后用力一顶,哗哗的自来水流入列车水箱。5分钟不到,19节车厢全部接上上水管。
10分钟后,上水结束。5人依次取下水管、收拢、锁好水井,逐一报告“完毕”之后,再次列队集合,爬上站台。
这样的一套流程,肖伟平他们一晚要进行40余次。
在上水班休息室的墙上,贴有一张列车上水计划表,根据安排,晚上有40趟列车需在株洲火车站补水。
“40趟只是保底,春运期间,临时进站需要补水的也不少。”已有10年上水工作经历的肖俊柒介绍,春运期间,每趟列车的车厢大概在15至19节之间,每晚,他们5人需要为600多节车厢加水。
经年的上水作业,肖俊柒已适应这样的工作强度,但他害怕遇上雨雪冰冻天气。
肖伟平是新到的上水工,工作不到2个月,就赶上了月初的大冰冻。
“股道里都是冰,穿着草鞋都站不稳,水井锁也被冻住了,提着开水壶一个个化开的。”肖伟平介绍,每上一趟水,手都会冻得没知觉。
“车上不能没水,就是下刀子也得上。”赵勇说,冷是一大考验,最让他受不了的,是车上流下来的粪水。
株洲火车站当晚的值班站长许浩介绍,少部分老式列车因未安装集便器,车辆进站之后,如有乘客如厕,粪水就会直接排进股道,有时甚至会溅到他们身上。
“知道他们的人不多,但要是没有他们,车上的人都要渴死、饿死、邋遢死!”许浩说。
对于大年三十在哪吃团圆饭这个话题,上水班的5人呵呵一笑:“反正休息室里有微波炉、电饭煲,到时候就一人带几个菜,煮上一锅饭,也算是团圆!”
肖伟平给列车加水,水花四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