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人杰
从古到今,解读《老子》的书很多,从《韩非子》的《解老》、《喻老》篇到今人高明的《帛书老子校注》,至少有十几种。北京大学李零教授所著《人往低处走》,是一本解读《老子》的现代读物。该书对《老子》的每一章都先给出大义,然后进行较详细的讨论,表明作者的观点,通俗易懂,让《老子》走出了神秘状态。
古人说,孔子是凤,凤是祥瑞。老子是龙,藏头露尾,隐于云端。老子颇有神秘色彩,是先秦诸“子”中最难说清楚的一个人。《老子》亦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版本很多,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重要来源。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文约义丰,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美学、战争军事、国家关系、人体科学、宇宙自然等等,总体上讲是“道家哲学思想”。与《论语》不同,《论语》有156人,而《老子》全书没有人物,没有故事。读其书,如入无人之境,空旷寂静。
李零教授认为,孔子、墨子和《老子》都认为天下无道,都批判现实,都怀揣理想,酷爱乌托邦,鼓吹复古。但对社会问题的症结,两者看法不一样,对策也不同。《吕氏春秋·不二》说:“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老子》的原则跟孔、墨不一样,什么仁义忠信,什么尚贤尚同,全不如道、德更朴实。道、德不是以人为终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李零认为《老子》一书不爱下定义,爱打比方。水,是老子最喜欢的。“上善若水”(第八章)。天底下最柔弱的是水,最能攻坚的也是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 第七十八章)。水滴石穿,摧枯拉朽,所向无敌,欺山莫欺水。“天下之至柔”,可以“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说,江河湖海为什么能够聚集那么多水,成为“溪谷之王”?就因为它那个地方最低啊!江河湖海要成为江河湖海,一定要比一般的溪流山谷更低。“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成百谷王”。你想成为“天下之王”,你就得“为天下溪”,为“天下谷”(第二十八章)。
老子主张“女尊男卑”,崇拜女性,认为女人比男人好。“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第六十一章)。“下流”,不是卑鄙下流,是指“江河”的下游。“牝”,是雌性动物的总称,也可指女人。意即大国应该像江河的下游,这样就能成为全天下的“女人”。
同时,《老子》还喜欢拿婴儿打比方,全书提到婴儿有四处:“能如婴儿乎”(第十章),“如婴儿之未孩”(第二十章),“复归于婴儿”(第二十八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第五十五章,“赤子”就是婴儿)。 意思就是婴儿最好,最好能回到婴儿状态,最柔弱的即是最和谐最安全的。
老子的思想方法与众不同,独辟蹊径,与我们当下的观念背道而驰。大家都说好的,可能其实未必好;都说不好,也可能并不坏。老子在第五十八章里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坏事,是好事的靠山;好事,是坏事的窝点。好事就萌芽在坏事当中,坏事就潜伏在好事里面。好事可以变坏事,坏事也可以变好事。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如果认为是非成败都一成不变,就大错特错了!
李零喜欢《老子》的睿智深刻,意境深远,飘然出世。同时他又认为《老子》提倡复古,崇拜圣人,主张愚民。他对《老子》的解读很适合现代读者的口味。对《老子》有兴趣的读者,或可通过《人往低处走》找到一条弄懂古代经典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