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饮食, “吃好”比“好吃”更重要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株洲日报

    见习记者 马文章

    春节是举家欢聚的日子,亲友相聚,其乐融融,自然少不了“大宴宾朋”。然而,总有一些人因不注意合理饮食而导致肠胃不适,甚至有人因暴饮暴食把自己送进了医院。怎样才能吃得科学、吃得健康?记者采访了两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和市食药监局相关工作人员,听听他们如何支招。

    【案例】去年春节前夕,小陈与多年未见的老友小聚时去一家火锅店吃火锅,肥牛、羊肉吃下去身体热乎乎的,再来点小酒,两个小时工夫,十多样菜一一吃掉。

    可饭后准备回家时,小陈突然觉得腹部剧痛,开始恶心、呕吐,近200斤的大汉瘫坐在地上,面色苍白。见状,几位老友急忙把他送往附近医院就诊。医院确诊小陈患的是急性胰腺炎,原因是吃得过饱过油腻所致。

    “急性胰腺炎就像往堆满武器的军火库扔炸药一样,重患者会出现胰腺组织充血水肿、溃烂、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死亡率高。”主治的刘医生介绍,每到冬季,元旦、春节双节齐聚时,暴饮暴食让急性胰腺炎患者明显增多。

    而家住金锦社区的李阿姨最近忙活坏了,已经四年没有回家过年的儿子一家三口终于能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了。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李阿姨早早已经拟好了菜单,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大盘小盘加起来足足有十几道。对于一餐饭可能吃不掉那么多菜的问题,李阿姨说:“没事,我们家冰箱大,都可以往冰箱里放。”

    【支招】株洲市中心医院田心院区消化内科主治医师丁彬彬:阖家团圆,菜肴的色香味很重要,但食物的营养健康更重要。

    餐桌上的食物应该要荤素搭配,富含多样性,肉类、海产品、蔬果、豆类都应有,尤其是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纤维又清爽可口,应该多吃。

    不吃变质食物,避免生硬、冰冷。菜肴不宜隔夜,扔掉又非常可惜,所以控制菜量十分必要。到非要储存的时候,需要把菜分盘装进冰箱。

    节后“缓解期”:加强运动,膳食调理

    【案例】“每逢佳节胖三斤,一到春节必逼婚。”这两年,90后周女士患上了“恐年症”。

    从事媒体行业的她,原本想趁着春节难得假期好好休息放松下,但又担心,过年走亲访友,不仅要硬着头皮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每天丰盛的大餐也让她根本停不下来,辛苦半年多的减肥成果付诸东流。

    【支招】省直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新文:过年吃吃喝喝在所难免,节后调整很重要。

    过年期间,人们的生活作息往往变得很不规律,搓麻将通宵达旦,久坐缺少运动,导致颈椎不堪重负。有的人出现肌肉僵硬、手臂麻木,这其实也是颈椎病引发的反应。

    如何做好节后调整呢?首先要注意运动,不仅是节后,节中也要注意保持主动运动的习惯,一般每天6000步左右为宜; 其次要注意膳食调理,节后一般以食用清淡的食物为主,多吃水果和蔬菜。另外,还要注意多饮水,成年人要保证一天8~9杯,不少于1800毫升的饮水量。

    节中“吃喝期”:喝酒适量,荤素搭配

    节前“囤粮期”:盯准日期,保留票据

    【案例】章晓勤是一位家庭主妇,经常在祥云农贸市场买菜。这两天,她经常光顾的几家商贩告诉她,由于要避开春运高峰期,他们准备在2月9号前回家过年。为了保证春节家里食物储备充足,粮食“不断供”,章女士这几天准备再去农贸市场和超市“血拼”一番。

    【支招】市食药监局食品流通科副科长周筱:节前购物,最好还是要量力而行,看清楚外包装生产日期,并索要保留好票据。

    一般而言,食品的最佳保鲜时间是2~3天,对于鱼虾等海产品来说,冷冻时间也不可超过一周。不建议食用储存时间过长的食物,特别是肉、鱼虾、贝类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容易产生腐败变质、毒素、细菌等,引发肠胃的不适反应。

    此外,春节采购时一定要认真查看食品的保质期,仔细观察食品外观,不要购入有异味、异色或包装破损的食物。

    相关链接

    春节聚餐,解油、解酒有妙招

    春节期间,人们吃喝总是“身不由己”,一不小心就吃多了、喝多了。如何“解油、解酒”,丁彬彬建议:

    1.要想开胃、助消化,可选的有山楂、柑橘类等水果。山楂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胆固醇,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餐后喝些橙汁,可解油腻、消积食。

    2.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解除油腻,特别是萝卜、洋葱,效果很好。吃生萝卜,对胃部胀满有缓解作用:将生萝卜浸在蜂蜜里吃,解油、通便,一举两得。

    3.饭后喝些热的大麦茶或绿茶,可以促进肠蠕动,减少油腻食物在胃中的停留时间,还可保护肠胃。

    4.切勿空腹喝白酒。在喝白酒前吃些蔬菜、主食或喝些牛奶,在喝酒的过程中则可多喝水,用以稀释酒精。酒后吃水果,喝蜂蜜水、果汁等酸性饮料,或喝绿茶,是解酒良策。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