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涛
我家有栋老房子,比我年纪还大,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建的。当时它是我们那一片最好的房子,现在还在那立着。虽然饱经风霜,但看上去非常坚强。现在很少见到这种老房子了。
房子是爷爷建起来的,用石头和红砖砌上去的,比较结实。好多老房子是用土砌的,经过风雨和时间的摧残,最后都垮了。唯有我家这栋还在,冬暖夏凉。从正门进去,靠左边是两间房子,一间是姥姥住的,一间是客房。右边是厨房,再往后面走,是一栋两层楼的房子。下层用红砖砌的,上层用土筑的,非常结实坚固。
后面这栋有三间房,进门左手第一间是我爸妈婚房,我就是在这间房子出生的。右边是爷爷奶奶的,再往里走,右边是厨房,左手是一个杂物间,堆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个房间有个小门,连接打米的地方。那时侯我爷爷弄了个打米厂,五角钱打一担谷,整村的人基本都会过来打米。回到厅里,往楼梯上面走,可以去到二楼。楼梯口有个米仓,过年时候里面放有不少好吃的,那时我会经常光顾。楼梯口旁还有个过道,里面堆满了柴火,都是叔叔们弄的。柴火中当属茶籽树根最好烧也最经烧。烧出来有一种香味,最适合熏腊肉。二楼是用几根大树干再加上整块木板铺在上面,再用钉子钉住。那时房子这样子弄比较少见,上面还有两间房子,可以住人,还有个长长的阳台。到了秋天,站在阳台上伸手就能摘到柚子吃。
我对家人说,等我赚钱了,要把这老房子翻新来住,蛮好的。房子下面还有个地窖,以前还养过兔子。叔叔常说在七十年代时侯,可称得上“刘宅”了,相当于现在的别墅。那时候好多人住茅屋子,到八二年我爸妈结婚时,家里买了台黑白电视机。全队就我家有,那时侯播着老《霍元甲》,附近的邻居晚上都会来我家看电视。
妈妈说过,老房子前面那栋楼是太爷爷的父母所建,现在保存完好的是爷爷七几年所建。前面那栋当年很大,后来陆陆续续拆了。最开始老房子是二进厅堂那都是太爷爷父母的劳动所得,会持家,有些田,有些山,在那时条件还算不错。到大跃进时期,乡里要拆房子,太爷爷的母亲死守着老房子,拼命维护才得以保存下来。
时间流转,我都三十几岁了,老房子一直还在。奶奶常笑着对我说,附近就剩下我们家一栋老房子,周围都是红砖房子。我笑着说:”老房子好,老房子才有价值,以后是古董。“我们家九零年建了红砖房子。就在老房子旁边。所以老房子得以保存,在当时建红砖房也算比较早的,花了一万多。妈有时候还埋怨爸,那时候不该建红砖房,拿着钱做点生意或者去市里买个地皮多好。当时我爸有个同学就跟他建议过,让他把建房的一万多再去借点钱,合伙在株洲买个地皮。爸爸拒绝了。我常笑着对爸说:“要是当年在市里买个地皮,现在你也是小富翁了。”爸说:“谁知道会这样发展啊,人有后眼光不早发了。”这些年陆陆续续花了十几万重新装修,但又没住几回。爸妈在广州,我住市里和渌口,十几年没在乡下往过了,回去也是吃个饭就走。让奶奶住过去,奶奶却还是住老房子,她觉得老房子舒服,可能是习惯了。这老房子不会动它了,让它默默留在那好,里面有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