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口故事》,帮你了解渌口今昔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肖又铮

    《渌口故事》共30万字,分4篇16章,是株洲县紧锣密鼓地进行撤县设区申报工作时所组织编写,细细读来,我觉得这本书史料性、现实性、文学性兼具,对了解渌口具有一定的帮助。

    史料性方面,该书体现了“红色渌口”的宏大形象。书中的《岁月留芳》篇,介绍了株洲县的历史演变,选登了境内广为流传的革命故事和民间传说。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渌口成为湘东地区农民革命运动的重要策源地。县境第一个中共支部、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在此成立。传说,1927年2月3日,毛泽东主席曾亲临渌口考察农民运动,当晚在伏坡庙召开座谈会,对农民“把菩萨打烂当柴烧”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写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杨得志、杨梅生、晏福生、唐子安四位开国将军,也是从这里投奔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 《渌口故事》还对全县不少乡镇的历史沿革,做了详尽记载。

    《渌口故事》的现实性,则展现了“锦绣渌口”的美丽风姿。该书《锦绣渌口》篇,每镇一篇,记述了株洲县人民当今改天换地的发展进程。书中,对享誉中外的朱亭人工林海、赢得全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的原八斗公社、位于龙船镇枫仙桥村的——国家木材战略储备万亩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龙潭镇太田村、我国近代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先生启蒙老师——龙潭镇花田村人肖芗陔等等,都有具体生动的描述。

    文学性是《渌口故事》的亮点之一,表现了“艺术渌口”的浓厚氛围。该书的《乡情萦怀》篇,刊登了几位著名作家文章和选登的《我与株洲县》征文应征稿,文采斐然,让人读得如痴如醉。其中聂鑫森的《重访朱亭》、梁瑞郴的《湘水朱亭》、万宁的《在朱亭,怀想朱熹》等等,字字珠玑,意境深远。《烟火朱亭》、《回归的红鸟唧》等应征作品,也从不同侧面描绘了今日渌口美好形象。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