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命运的不是奇迹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独孤岛主

    电影《奇迹男孩》,虽然故事有些俗套和平淡:一名天生面部畸形的10岁小男孩的励志故事,但这部被豆瓣评分8.6的电影,或许才是今年第一部真正让人大哭的电影。

    饰演小男孩奥吉的演员雅各布·特伦布莱,早在2013年就已参与拍摄《蓝精灵2》,这位生于2006年的童星,在2015年的奥斯卡系影片《房间》中有出色的表现,而今11岁的他在大银幕上开始挑战自我形象与演技限度——《奇迹男孩》里奥吉的脸部畸形,表演起来难度相当之大,他显然必须调动丰富的内心体验才能够呈现角色的孤独。

    也许用“孤独”来形容片中每一个主要角色亦不为过,影片本身也以四口之家及他们的友人的名字来作为每一分段落的标题,呈现不同处境下角色的主观视角,来为这段不仅仅围绕着奥吉的成长旅程作注脚。

    10岁那年,家庭教育已无法满足奥吉,他不得不进入学校跟同龄人一起学习,不得不摘下保护自己的“太空帽”,面对真实的世界。然而,这个世界是否能够如同熟悉的美国梦那样善待于他?这是最大的悬念,占据电影相当多篇幅的跌宕皆源于此。

    比如,来自同学的敬而远之,比如他的聪颖天才惊艳了众人却无法收获友情;

    比如,他最好的朋友杰克居然还有另一番面目……

    最初始的对于一个小男孩外貌上的偏见,这样的主题最近似乎已经不太常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了,相比众多书写泛政治社会议题的电影,《奇迹男孩》触发的关于心灵的拷问,似乎有点太过简约。

    但简约并不代表简单。从奥吉的被排斥到被接受的过程不难看出,尽管对小男孩的善良纯真与以校长为代表的正面角色的塑造,推进了电影对于正义本身的坚守,但影片想要表达的远远不止于此。

    《奇迹男孩》的英语原名“wonder”或许更直截了当,电影并没有将令人悸动的奇迹框定于男孩自身。片中奥吉的父亲深夜为逝去的小狗痛哭,母亲则一再承受来自小孩子负能量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姐姐为她自己的友情以及父母对弟弟天然的宠爱纠结不已,即使是姐姐的姊妹淘,也单独拥有一个章节。这几位主人公共同组成了一个孤独宇宙,在各自特定的时刻,禁不住人性脆弱的冲击。

    《奇迹男孩》正是在这样的意味上技高一筹,它并不将故事讲复杂,只是慢火熬炖将各人的细致心思吐露出来。

    欧文·威尔逊与茱莉亚·罗伯茨两位活跃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生代明星在片中褪尽铅华,规矩展现中产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当主流好莱坞电影越来越趋向规模化或奇观化的各种类型搭建,抑或制作素质精良的奥斯卡奖订制作品时,斯蒂文·卓博斯基导演的这部影片,仍然在脚踏实地地讲故事,并一以贯之地呈现微观视角,将这种对普罗大众来说必然成行的公认正义执行到底。如果没有稳厚的艺术触觉,这是很难做到的。

    《奇迹男孩》无关种种社会议题,它在本质上仍然是一出关乎真纯关爱的小品。说是奇迹改编命运,其实也是所有人互相改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爱的信念与价值被不断重复提出,大团圆成为最高诉求,甚至影片中的老师与戏剧社成员等配角,也共同参与对这一价值的维护。

    对中国观众来说,可能从中能够最直接学到的是,如何冷静与家人沟通,如何客观面对家人的情绪变化,以及教会自己的小孩善良、博爱、自信——最后一点尤为重要,也是当下中国家长最难做到的一点。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