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为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逸峰 通讯员 黄辉 张真源

    株洲日报讯 近日,醴陵市金融办发布消息,截至去年12月底,该市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77.2亿元,同比增加39.4亿元,增长28.6%,居五县市首位。当年贷款增量超存款增量77.5%,创历史新高,有力支撑了实体经济和“三农”发展。

    金融创新,支持产业发展

    醴陵有非常明显的经济特征,小微企业众多,外向型经济突出。为此,该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醴陵支行等部门积极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围绕产业突围政策,加大对优势产业信贷投放力度,量身打造“助保贷”“小微快贷”“出口退税贷”“集体土地抵押贷”等一批新型信贷产品。去年来,该市有50余家企业获得支持,新增贷款3.2亿元。

    醴陵市花炮企业众多,但普遍存在抵押物不足难以获得足够流动资金的问题。该市金融机构主动改变传统信贷担保方式,转而以公司与下游企业签订的购销合同形成的应收账款作质押担保,以公司拥有的股权作质押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支持。从2010年到2017年,醴陵农商行累计向位于李畋镇的某知明花炮企业投放贷款97笔,共计4.85亿元,帮助建成15条鞭炮生产线,13条半自动烟花生产线。7年间,企业总资产规模增长7.9倍,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4倍,净利润增长11.8倍。

    该市规范推广运用PPP合作模式,新增官庄湖水系综合开发、凤凰山城市中心公园等PPP项目4个,共征集8个,投资总额约180亿元。其中5个项目被评为财政部或省级示范项目,PPP项目工作获财政部高度肯定。该市还组建醴陵众微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基金规模为3亿元,为县级第一家。推动产业基金公司与商业银行间的合作,签订风险补偿金合作协议,目前有12笔贷款共计1.39亿元发放到位。

    强化金融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醴陵陶瓷产业受到一定冲击。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主动靠前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使其有效运用每一笔贷款,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等方式提高计算收益,指导其掌握好结汇时机,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近10年,中国银行醴陵支行就累计为某陶瓷龙头企业发放4亿元授信,支持其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醴陵有进出口企业200多家,近年来,该市通过座谈会、走访帮扶、媒体宣传等手段,进行外汇政策业务指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涉外企业遇到的问题,有效提升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动性,推进辖内跨境人民币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2017年12月,该市跨境人民币收汇金额达1690万美元,同比增加539万美元,增长46.8%。

    同时,该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投身“项目攻坚年”活动,组织召开银政企合作洽谈会等,“瓷城古韵·一江两岸”项目成功与建行、农行、中行对接一期授信16亿元,中国陶瓷谷国际会展中心获得工商银行信贷支持4亿元。

    打击非法集资,净化金融生态环境

    近年来,人行醴陵支行联合该市纪委、法院,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目前,已累计对150名失信被执行人员通过媒体公布曝光,同时录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以及地方法院官网“执行公示”栏目。

    针对个别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问题,该市召开“优化产业融资环境有关问题”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在执行产业扶持政策中,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或企业法人实行“一票否决”,企业逃废银行贷款、老板“跑路”等现象得到明显遏制,银行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去年12月底,不良贷款率为1.24%,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金融生态环境趋向健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