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记者 刘毅
通讯员 朱晖 谭洪汀
“有事情找网格员。”如今,这句话已成为石峰区清水塘街道各社区居民的口头禅。
今年1月8日,经过公开招聘、集中培训,清水塘街道7个社区、39个格子里的52名网格员正式持证上岗。
这是该区首个试点推行网格化治理模式的街道,邻里纠纷的协调解决,社区日常巡查、消防安全、民政救助等事务,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网格员上街入户,与居民面对面,把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社区的各个角落,不单是社区干部的好帮手,还撑起了社区安定和谐的一片天。
【故事二】暖心:帮居民办“大事”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这是网格员们的真实写照。
“一棵树倒了,致使房屋开裂,有办法解决吗?”日前,华垅社区网格员晏明敏入户走访时,居民向其反映,“住在房子里整天忧心忡忡。”
群众住房无小事。晏明敏随即与园林部门联系,并请来附近泥瓦工,修缮房屋。两小时后,倒塌的枯树被移走,房屋裂缝开始“愈合”。附近居民见此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网格员就是群众的贴心人,网格化管理,我们都支持。”
无独有偶。沈家湾社区广汇大厦居民荣师傅向网格员戈柳辉抱怨,一家公司的营业厅空调外机安装在自家卧室窗口下面,产生的噪音、热气,令他苦不堪言,曾多次协调未果,甚至为此发生矛盾纠纷。
了解情况后,戈柳辉先单独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把双方请到一起,开诚布公,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该营业厅负责人主动将空调外机移走,还荣师傅安静生活环境。
“我们不仅是上户采集信息,更多的是做好居民的贴心人,想居民之所想,解居民之所忧。”戈柳辉说。
【故事一】委屈:入户采集信息被轰出来
“你们是干什么的?”1月16日,花果山社区网格员罗丽红和李玲,入户采集居民家庭人口信息,刚敲开一户家门,一名中年男子警惕地问道。
“我们是社区新上岗的网格员,麻烦您出示户口本以便核对信息好吗?”罗丽红面带笑容,出示工作证,温和解释。可话音未落,该男子脸色突变,“我没见过你们,核对什么信息,赶紧走……”没等罗丽红继续沟通,就把门关上了。
“虽然感到委屈,但每个人都是有自我保护意识的,要理解,只有多上门几次,用真心换取信任。”吃了闭门羹的罗丽红说。
1月24日,罗丽红在上户途中,发现迎面走来一个熟悉的声影,定睛一看,原来是上次拒其于门外的男子。“上次不好意思,不是故意不配合你们的工作,互不相识,担心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这几天小区都在议论网格员上门采集信息,才知道是误会了。”该男子快步走到罗丽红面前,露出了尴尬的微笑,表示“马上回家拿户口本前来登记。”
“我们就是通过了解您所处的环境和真实需求,采取相关措施,真正为您排忧解难。”罗丽红边核对信息边介绍,该男子会心地点头,不断重复“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更多人。”
【故事三】贴心:老人发病记在心上
华垅社区网格员陈琳在入户过程中,了解到居民董老和老伴独自居住,其曾突发心脏病,救护车因路况不熟,跑了不少冤枉路,本来十多分钟的路程,硬是花了半个小时,差点耽误抢救时间。
听者有心。陈琳特意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白纸上,贴在董老家中醒目位置,并表示以后有任何事情,都可以随时和她联系,还逐一拜托邻居多关注这两位老人。
陈琳负责的网格区域,属于北雅医院的急救范围。回到单位,她立即与该医院相关负责人联系,请其和司机师傅对接,对偏僻的地方多走多转,熟悉路况和周边环境,避免出现危及情况下,因路况不熟而耽误病人抢救时间。
网格员们说,工作事情虽小,但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付出更多的热情和汗水,才能赢得居民的尊重和爱戴。
今年,石峰区将在全区推行网格化治理模式,主动上门,提供精准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届时,更多的笑容,将洋溢在石峰居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