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正明
通讯员 温钦仁
过去一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监管、强基固本,以铁的纪律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打铁人”队伍,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坚持目标引领,提振“精气神”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监督专责机关,在队伍的政治整体素质上要高人一等、胜人一筹。”2017年伊始,在市纪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对全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目标就是旗帜,旗帜就是方向。一年来,市纪委把对党忠诚、思想政治建设置于首位,教育和引导纪检监察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念。市纪委常委会带头强化“四个意识”,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主任赖馨正强调,“纪委是政治机关,必须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扛起锻造过硬队伍的政治责任。”
市纪委着力建设纪检监察机关特色政治文化,教育党员干部对组织的教育培养和赋予干事平台心怀感恩。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对机关风气和干部作风产生了积极影响,一系列可喜变化正在市纪委机关发生:“文不过夜、事不隔天、案不积卷”成为工作习惯;“工作要做到竭尽全力、无以复加”“不是先进,就是后进”,成为一种共识。2017年,在全省市州纪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检查考核中,市纪委居全省第二;攸县纪委原副书记、渌田镇党委书记刘分粮受到中央纪委嘉奖;市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邓峰,时任石峰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韦娜获评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
坚持内外兼修,激活“一池水”
纪检监察干部处于反腐第一线,只有苦练内功、外树形象,才能让监督执纪问责更有底气、更加硬气。一年来,市纪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专题培训、邀请专家辅导等方式,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举办“清风讲堂”12期,开设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培训班1期,选派干部参加中央纪委、省纪委业务培训42人次。市纪委开展常委会专题学习28次,党支部学习150余次。
强化激励、严格管理,建设既充满活力又纪律严明的干部队伍。去年3月,市纪委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6名干部担任部室副职,其中打破惯例提拔了两名业绩突出、口碑较好的干部,更加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同时,结合派驻机构改革、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增强队伍战斗力。
健全群团组织,市纪委机关成立青工委、妇委会,组建各类兴趣小组,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增强队伍凝聚力。先后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组织开展“唱响红色经典、弘扬革命精神”红歌赛、第一届“清风株洲”篮球赛、“学习十九大精神,我给未来写封信”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激活干部活力,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呈现出团结和谐、奋发图强的良好精神风貌。
坚持严管厚爱,严防“灯下黑”
纪检监察机关并非“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没有天然的“免疫力”。2017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严管厚爱,以“刀刃向内”的魄力和勇气,将严格监督管理自身的螺丝越拧越紧,坚决防止“灯下黑”。
监督执纪问责是纪委最重要的权力,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市纪委从“规范”入手,坚决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加强执纪审查链条各环节的监督制约,先后修订完善了《市纪委机关制度汇编》、党风监督员制度等系列制度,开展机关部室负责人集体廉政谈话。此外,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开展“执纪印象·走进纪委”活动,邀请社会各界50余人零距离接触市纪委机关。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只有耐得住‘高温’锻造,经得起‘淬火’敲打,才能担得起党内监督专责机关的神圣职责。”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委副主任黄亮文说。过去一年,市纪委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日常监督,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规问题,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全年受理涉及纪检监察干部信访举报件56件,市县两级立案21件,处分20人,诫勉谈话9人。
队伍建设没有止境。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继续严格要求、严肃执纪,切实把忠诚、干净、担当浸润于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灵魂深处、外化为自觉行动,在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