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黎世伟 通讯员
贺勋 王伟华 吴辉兵
株洲日报讯 2月8日,攸县皇图岭镇高枧村,62岁的村民丁新云正忙着利用耕整机整理农田,为春节后的农业生产做准备。4年来,丁新云承包了近700亩田地,其中近半为撂荒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田大户。
丁新云家子女收入不低,对父母也孝顺,50多岁起,丁新云就跟爱人赋闲在家。他发现不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当地出现田地撂荒现象,很是心痛。一想到小时候家里缺粮的情景,他做出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承包荒田种粮食。
一些亲友骂他:“有福不会享。”他一笑置之。2013年,他以每亩200至400元的价格,在高枧、李家铺两村承包了200多亩农田,几年过去,承包的田地,现已发展到近700亩,其中近一半为荒地。
虽然年龄较大,但他思想却很能赶上“潮”,通过实地学习,引进新的管理与生产技术,引种了玉针香米、黑糯、紫糯等品种,采用“生态种植法”,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在插秧7至10天后,稻田放入攸县麻鸭。麻鸭见虫子就吃,连水草也不放过。鸭掌每天在禾苗间划来划去,达到了增氧、浑水的目的,而鸭粪又是最好的农家肥。等到水稻成熟了,鸭子也能“出笼”了。
有时禾苗长出一些卷叶的二化螟等,由于很小粒,又包裹在禾叶里,鸭子不爱吃,他就用石灰灭杀。此外,他还在农田里装有灭虫灯,各种虫子纷纷被诱杀掉。他还安装了物理太阳灯、性诱灯等,其中性诱灯专门灭杀雄性二化螟、卷叶螟等虫子,使雌虫没有“老公”,无法完成交配,结果只能“绝代”。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消费者放心,他还在基地安装了可360度旋转的高清网络摄像头,水稻、鸭子从播种、孵化到收割、出笼都有视频监控。消费者可通过网页、微信公众号等,看到基地的生产全程。由于他栽种的水稻利用生物防治,质量高,价格比普通水稻增值3倍以上,卖得可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