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陈洲平 张智春 毛伟 供图/荷塘区组织部
基层党建重创新
开启基层工作新局面
今年67岁的孤寡老人蒋炯宜是荷塘区石子头社区的低保户,每个月她都会到社区来领米和油。这源于小区的帮困解难基金会。
基金会的钱从哪来?找老党员、楼栋长啊,他们可都是居民们心中有威望的人,社区把他们召集起来,让他们去发动群众,振臂一呼,果然有用,基金会建立起来了,小区居民参与感很强。
而这个基金会的创立,正是石子头社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果之一。该社区在完善社区服务和推进社区治理过程中,坚持在党委领导下,以周为单位,开展党员、楼栋长以及居民代表座谈会,明确社区服务方向和内容,开展“先锋助人计划”,挖掘社区内有时间、有意愿、有能力、有精力的党员代表和社区骨干,作为社区服务的志愿者,深入推进服务内容,开展人力援助、情感关怀、经济帮扶、政策宣传、就业援助等服务。
石子头社区“先锋助人计划”只是荷塘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一个缩影。
该区立足实际,着眼于提升能力、改进作风、规范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要求每个基层党(工)委每年确定1-2个基层党建创新项目,以创新打造典型,以典型带动全局,突出荷塘特色,展示党建亮点。同时,该区每年还会评选10个左右的区级“基层党建创新示范项目”,并予以通报表彰、宣传推广,在全区上下形成了生动活泼、示范带动的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 荷塘区委书记邬凌云主持“一个主官的自我修养”夜谈会,着力提升各镇(街道、管委会)和各区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和执行能力
因人施策炼队伍
造就党员干部生力军
做同样的一件事,面对同样的场景,遭遇同样的困境,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格局、不同的境界、不同的结果?7月6日晚,荷塘区召开“一个主官的自我修养”第二次座谈会,区委书记邬凌云等区委领导与60多名党员干部,共同探讨如何从多角度、多维度对一件事物来进行思考,让自己的思维更系统、更全面、更有高度。
像这样的座谈会,荷塘区已经举办了多期,一批批党员干部在交流中找到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和目标。随着“一个主官的自我修养”“全面提升履职能力”“荷塘大讲堂”等主题座谈会、交流会的举行,荷塘区各镇(街道、管委会)和各区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当然,年轻的党员骨干同样是荷塘区培养的重点。该区适时举办“青年干部座谈会”,不间断举办“青年干部读书会”,不断提升青年干部工作水平和干事激情。
该区还采取专家授课、实地考察、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每年举办2期党(工)委书记、村(社区)书记培训班和若干期“红色讲堂”等,着力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业务素养。
在荷塘区分级、分层、分批地开展党务骨干培训活动中,全区党员干部推动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主题党日惠民生
贴着民心办实事
“把抓党建作为第一政绩、第一责任、第一任务”,荷塘区委书记邬凌云在各种场合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于细微处转作风,在真管中促落实。今年,荷塘区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一主线,按照“打基础、立长远、惠民生”工作理念,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抓手,抓基层、打基础、夯基石,将党的建设与班子队伍建设紧密集合起来,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社会治理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提高广大党员的向心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如今,荷塘区田间地头、街道社区、机关企业,随处可见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是群众最可信赖的人,找得到、叫得应、靠得住……在荷塘区,党组织和党员扎根基层服务,协力共建“幸福荷塘”,于无声处赢得百姓“点赞”。
9月9日,荷塘区学前教育党支部的党员和荷塘区学前教育第九团的老师们共同举行“金秋助学”主题党日活动和教师节联谊活动。
现场不仅仅有欢乐,还有温暖。活动中,老师们自发为困难学子捐款,随后还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在欢乐和温暖的氛围下,老师们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教师节!老师们感慨在这个教师节不仅过好了组织生活,还献出了自己微薄之力帮助了别人。而这次具有特色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获评该区当月“特色活动之星”。
支部主题党日形式多样又接地气,正是荷塘区独有的“3+X+6+10”活动模式所带来的成效。该区将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五作为支部主题党日,各支部认真开展“三会一课”“集中缴纳党费”“紧扣当月主题”三个规定活动,再用半天以上时间开展自选活动,并在活动开展中做到“六有”标准,即“有计划”“有场所”“有标识”“有党旗”“有记录”“有效果”。每月,该区还将评选通报10个“特色活动之星”。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对“特色活动之星”的评选,不仅要求各基层党支部要符合当月活动主题,更要服务好群众,将党员活动日、党员志愿者服务、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工作与支部主题当日活动紧密结合、统筹开展。
“互联网+”强党建
激活党员先锋动力
对流动党员较多的合泰社区等,利用手机信息平台,强化教育和管理;对外来务工子女较多的月塘、合泰地区,引导辖区党员,开展点亮“微心愿”、“四点半课堂”等志愿服务;对老龄人口较多的流芳社区等,着力发动党员积极开展“‘黄手环’关爱老人行动”,为老党员、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在荷塘区,不少得到帮扶的居民感慨道,这些活动帮到“点子”上了。
该区是如何实现精准高效的党建帮扶呢?原来,通过对接“一门式”政务服务系统和“自治家园”大数据库,荷塘区实现了社区、街道、区三级数据共享,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让党员结构、党员的意见等党建情况,形成动态、实时、真实有“温度”和生命力的数据。
通过对党建数据的分析,该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群众工作日、党员活动日,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党建活动和党建帮扶,确保了党建帮扶举措更加精准,更加贴近社区的实际情况,有效激活了党员争当服务群众先锋的新动力。
如今,荷塘区正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和“幸福荷塘”民生行动等工作,依托“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和社区“自治家园”建设,创新建立“互联网+党建”新模式,用信息化平台推进党建工作开展,加强了对基层党组织、党员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基层的负担,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便捷、快速的“绿色通道”。
服务群众谱新篇
提升百姓幸福感
前进社区塘石村的居民杨林要为社区的网格员曾立华点个赞。塘石村属于无人管理小区,前不久,九栋门前的化粪池堵塞,脏水横流,居民们苦不堪言。居民杨林第一时间凭着网格站联系卡上的联系电话找到了社区网格员曾立华,在曾立华的协调下,九栋居民共同出资,解决了化粪池堵塞的老问题。
曾立华是前进社区塘石村的居民,也是该社区的一名党员。在社区的安排下,他每天走巷串户,全面详细摸排各类社会服务管理对象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群众的困难和矛盾纠纷等情况,每日反馈并录入社区“自治家园”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为政务精准化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何让社区党委更好地服务群众?荷塘区给出的答案就是:在社区建立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坚持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和完善服务群众机制两条腿走路的“1+2”工作法。
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就是明确社区党委的核心领导地位,聚焦党建主业主责,抓好党支部“五化”建设,引导社区党员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就是以社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探索推行“网格化”管理,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分配到网格中,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完善服务群众机制,就是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幸福荷塘”工作为载体,通过社区及社会组织、党组织的领导,引导社区党员、在职党员、社工和党员志愿者等,为社区居民提供居家养老、基本医疗等精准化服务,切实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农村“党员中心户”
决战“最后一公里”
12月8日下午,在仙庾镇樟霞村一户小院内,黄爱和老人正吃着晚餐,门口传来轰轰的摩托车发动机声——“党员中心户”李晓波来了。
黄爱和曾是樟霞村的支委委员,也是李晓波的入党介绍人,是她教会了李晓波怎样成为一名合格党员。八年前,黄爱和摔了一跤并不幸中风,失去了自理能力,两个儿子都在省外工作照顾不到老人,李晓波就主动承担了照顾老人的任务,每周都会抽空去黄爱和家为她洗澡洗头,逢年过节接待来探望的客人,张罗饭菜,八年时间不曾懈怠。
“多亏了她,多亏了她,不然我早就不在了!”说起李晓波,黄爱和嘴角的笑容放都放不下。
农村村民居住较为分散,如何做好群众服务工作,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智慧与决心。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当好桥梁纽带,实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荷塘区推出了“党员中心户”管理办法,结合农村实际,组织党员包片联户,结合党小组、村民小组和村情实际划分责任区,在每15户至30户农户中设立1户“党员中心户”,并对全区“党员中心户”建档立卡,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政策宣传、民意收集、化解纠纷矛盾等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同时,该区还对“党员中心户”先锋作用发挥情况进行跟踪考评,每年评选100名左右“优秀党员中心户”并予以通报表彰。
》》》 亮点点击
党员进基层,健康进万家
为开展好“党员进基层,健康进万家”健康帮扶活动,9月5日,株洲市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在荷塘铺村富家垅组开展党建扶贫爱心义诊,党员专家为当地村民提供免费健康咨询与宣教活动。
义诊现场党员专家们解答群众咨询,指导规范用药,并为村民提供了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发放了健康知识手册,讲解和宣传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出去看病比较麻烦,义诊方便了很多像我年纪一样的老人,希望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一位老奶奶高兴地说。
“党员进基层,健康进家庭”健康帮扶活动是荷塘区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又一生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大加强了市人民医院与荷塘区居民的联系,有效整合了市人民医院优势医疗资源,为辖区居民带来了更好、更便捷、更优惠的服务,有力促进了“幸福荷塘”建设。按照活动目标,到今年年底,荷塘区辖区30万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将超过50%,预计到明年,将基本实现全区居民“家庭医生”服务全覆盖。
》》》 亮点点击
建立党内关怀帮扶基金
徐春华是前进村一支部的一位老党员,现已82岁高龄,其儿女均下岗。徐老本人心脏不好,并患有痛风、血压高等常见的老年疾病,时常需要在医院进行调理。去年其老伴患脑梗,家里用了很多医疗费。虽家庭负担大,但老人长年都坚持协助社区开展各项重点工作,尤其每年都认真做好党费收缴工作。今年初,茨菇塘街道用党内关怀基金给徐老送上了关怀,让他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
为落实十九大报告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要求,荷塘区委开展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以来,建立了党内关怀基金,通过区管党费返、区级党建工作经费拨付,并结合党员自愿捐助,每年筹措党内关怀基金总额不少于30万元,加大了关心关爱普通党员力度。截至目前,基金已筹集资金80余万元,慰问金额已达61.5余万元,人数达88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