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记者 胡乐 通讯员 张小季
株洲全面推行河长制近一年,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昨日,记者从市湘江办获悉,我市河长制工作体系已基本建立,全市各县市区、112个乡镇街道成立了河长制工作委员会,核定汇编了314条5公里以上河流及964座大中小型各类水库名录,各县市区对5公里以下河流开展调查,初步建立了江河湖库基础台账。
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市19个省级水功能区以及3个国家考核的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创历年最好成绩;禁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退养、畜禽规模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官庄水库退养等考核任务已全面完成;首创“4+1”轮值巡查模式,联合执法进入常态化。
相关新闻
□ 株洲日报记者 胡乐
株洲日报讯 日前,记者从多部门获悉,我市将在株洲大桥、建宁大桥、天元大桥、芦淞大桥和枫溪大桥,建设事故应急导流槽和应急池,以确保桥面的各类污染物得到有效收集,保障我市水源地饮水安全。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导流槽主要是为收集桥面的雨水及市政清扫保洁产生的污水,事故应急池则是应对可能发生的危化品运输车翻车事故。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称,上述大桥均有部分排水系统,修复完善并将其引入市政管网之后,即可发挥应急导流槽的作用。
此外,我市对危化品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有严格要求,上述5座大桥中仅有建宁大桥准其通行,因此,建宁大桥的东西桥头,还将分别建设一个事故应急池。目前,该工作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已制定完成,近期将动工建设。
12月26日,我市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取缔湘江捕网。胡乐 摄
19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根据要求,湘江株洲饮用水水源区等19个省级水功能区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应达到81.4%;国家考核的霞湾、渌水入河口、草市镇3个断面,单个水质达标率应达到85%。
记者了解到,我市19个省级水功能区以及3个国家考核的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评为优秀,创历年最好成绩,超额完成指标任务。
市湘江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我市整合资金投入400多万元,对湘江株洲主城区段建立视频监控体系,全市已有36个河道管理视频监控点,并对全市200余家企业的247个排污口进行全天候在线监测,杜绝任何非法排污现象。
首创“4+1”轮值巡查模式,联合执法常态化
我市3个环境治理项目
被省环保厅约谈
11月1日,湘江株洲段联合执法轮值巡查办公室挂牌成立,株洲首创水务、海事、环保、渔政加公安部门的“4+1”轮值巡查执法模式。按月轮流,由水务、海事、环保、渔政4个部门中的一个部门牵头,带领其他部门加上公安开展联合巡查执法,开启市河道执法管理工作新模式。
针对湘江一级水源保护区内乱设铺网、钓鱼平台等行为,12月26日,湘江株洲段联合执法轮值巡查办公室启动专项行动,强制拆除保护区内所有铺网、钓鱼平台,以保护饮用水水源安全。
26日上午,市湘江办牵头,联合公安、环保、海事、水务、渔政等多部门进行专项行动,整治的范围包括山水国际水域一级水源保护区、资福寺水域一级水源保护区、体育中心水域一级水源保护区。重点整治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钓鱼平台和用于垂钓的浮动设施,以及渔民捕鱼设置的浮瓶铺网。
执法船从天元大桥向上游行进时,湘江东岸一级水源保护区内仍有大片浮瓶铺网,部分渔民还在作业。执法人员现场拆除了部分铺网,同时要求渔民立即收回其他铺网。
市湘江办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湖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不得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而目前湘江株洲城区段大概有30多处铺网,面积共3万多平方米,绝大部分都是渔民设置的。在此次强拆行动前,市环保局、芦淞区湘江办、枫溪街道办事处、枫溪社区已组织召开铺网业主大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动员他们自行拆除,保障全市人民的饮用水源安全。但到26日,仍有部分渔民在此设网捕鱼。据初步统计,当天共清理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铺网约1万平方米。
执法人员还在水源保护区内发现多条渔民自制的钓鱼平台,执法人员也将其拖走销毁。市湘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已启动湘江株洲段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并将建立举报有奖机制,发现破坏湘江水质的行为可举报至“12345”市长热线。
□ 株洲日报记者 胡乐
株洲日报讯 针对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相关环境治理问题,12月20日,省环保厅约谈了株洲、湘潭等6市和攸县、沅江市等11个县市区以及相关工业园区。
省环保厅指出,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株洲市的湖南远大水泥公司除尘设施升级改造、行荣柜业装饰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项目进展滞后。土壤环境治理方面,我省有9个县市区今年底要完成产粮(油)大县土壤环境保护方案制定,其中株洲县进展缓慢。石峰区金盆岭区域土壤污染治理工程项目进展严重滞后。
省环保厅要求,株洲县必须在12月31日前制定并发布产粮(油)大县土壤环境保护方案;湖南远大水泥公司、行荣柜业装饰公司的治理项目年底前必须完工,石峰区金盆岭区域土壤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年底前必须开工。
畜禽污染治理今年全部完成考核
昨日,记者从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获悉,2017年,我市禁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退养、畜禽规模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官庄水库退养等考核任务已全面完成。
据悉,我市10个县市区均已完成禁养区划定,共划定禁养区272个,面积1018平方公里。2017年,我市禁养区需退养规模养殖场数为160个,其中炎陵县1个、茶陵县21个、攸县5个、醴陵市93个、荷塘区4个、天元区36个,目前已全部完成关闭或搬迁,并实现功能化拆除,达到验收标准(株洲县104个、石峰区107个需退养的养殖场实际为2014年湘江一公里已完成退养的养殖场)。
目前,我市共有畜禽规模养殖场1427个,其中1219个规模养殖场完成粪污防治设施设备配套建设,比例为85.4%,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85.8%,分别高于省定任务15.4个、15.8个百分点。
上个月,醴陵官庄水库最后一个4000平方米的鱼类养殖网箱拆除,整个库区水面的水体养殖成功“清零”。至此,官庄水库畜禽养殖户189家,栏舍面积48146.1平方米,网箱面积39780.8平方米,围栏网片面积3200平方米全部退出或拆除,退养生猪约1万头,活鱼约32.5万公斤,补偿资金2692万元。
美丽湘江。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清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