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人:玩转手艺 只为“守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株洲日报记者 成建梅

    通讯员 陈建智 聂伟平

    在高达200多度的炒锅里,一双手快速翻炒着茶青,五六分钟后将茶叶迅速取出,放在篾盘中揉捻……制茶,是一门手艺。

    制茶工匠,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

    陈柏谊:

    夺得湖南省“制茶能手”殊荣

    今年5月,湖南省“湘字号”传统技艺工匠竞赛启幕,涉及湘茶、湘酒、湘绣、湘瓷、和湘竹五个传统产业,茶陵洣江茶场高级农艺师陈柏谊以1号种子选手身份代表株洲市参加手工制茶技能大赛。

    比赛现场,数十个炒茶锅一字排开,制茶能手们双手一边在炒茶锅中翻炒,一边抖落茶叶散团,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茶香阵阵扑鼻而来。

    这次比赛,陈柏谊夺得湖南省“制茶能手”称号,全省仅20人。

    有何绝招?“手工炒茶有杀青、揉捻、干燥、挥锅四大步骤,锅的温度和手压茶叶的力度非常关键,因为锅温特别高,茶叶容易炒糊,还有炒茶方法,手势方面要有精神,才制出好的茶叶来。”说到茶手艺, 陈柏谊滔滔不绝。

    唐建军:

    坚守40余载,不想让技艺流失

    在茶叶正式下锅前,唐建军时不时用手去感受锅中的温度。“手工制茶,炒锅温度的高低、炒制时间的长短都是凭经验完成,这关系到茶叶的口感和香气。”唐建军说:“如何炒茶没有定论,每一位手艺人炒出的茶都是不一样的。”

    1975年,自唐建军学习茶叶知识之日起,他已从事制茶40余载,算是资质比较老的制茶师傅了。目前从事教学工作。他说,炒茶这门传统工艺是老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技艺,我们不应该遗失,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继承发展。

    王鑫军:

    子承父业,让制茶成为一种情怀

    王鑫军是一位80后的浙江人,这些年在茶陵包了200多亩的茶园。谈起为什么要从事茶行业,他笑着说出了“情怀”二字。

    “我父母都是制茶师傅,所以我是在茶叶的熏陶下长大的。”王鑫军说,在老家,街坊邻里每年都会在家炒茶,所以他对茶叶非常熟悉。“我一直都觉得,能把茶做好,能泡出一壶好茶,是一种幸福。”

    采茶、制茶,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农事,一般清明始、谷雨盛、立夏终,茶农在一年中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管理茶园上。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工作将王鑫军夫妇晒得黢黑,但他们却不觉得辛苦。“他喜欢茶,只要他喜欢我就愿意陪他。”王鑫军妻子脸上洋溢着朴实而又幸福的笑容。

    谭奇云:

    一点一滴习得真功夫

    由于手工制茶非常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坚持下来的,但谭奇云却做了13年。

    “坚持做手工茶,能让我从中获得快乐。”谭奇云说。手工做茶耗体力,还有高达200多度的炒锅,一个不小心手上就会被烫出水泡来。因此,刚学制茶的时候,她常常要提一桶冷水放在炒锅旁,手被烫后就立即浸到冷水里。

    谭奇云的家中并没有人从事这个行业,她也是从别的师傅那一点一滴学习来的。“其实家人并不是很理解我,但我觉得这种手工的东西还是应该学一学。”谭奇云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