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见习记者 谢伟
通讯员 刘洪文 饶石香
仲冬时节,走进炎陵县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土专家”“田秀才”忙碌的身影。今年来,炎陵县大力发挥“乡土人才”优势作用,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节约增收,加快脱贫步伐。
科技特派员帮扶种养大户
12月20日,记者在霞阳镇枧田洲村500亩“水稻+油菜”种植基地看到,科技特派员刘铮蹲在田地里,一手扯着油菜幼苗,一手丈量着长度,看长势,看有无虫害,现场指导油菜施肥,让来年有好收成。
据悉,在刘铮的帮扶下,种粮大户段路胜流转村里500亩土地种植生态水稻,采用螟虫诱捕剂、杀虫灯等物理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稻谷售价高于普通水稻。去年,段路胜采用“水稻+油菜”轮作模式,在水稻秋收后种植油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目前,他的基地聘请了村里15户贫困户务工。
今年,炎陵县共选派17名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科技知识优势,围绕高山水果、水稻、蔬菜、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结对帮扶种养殖大户。同时,联合县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广泛开展农技员、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科技培训,采取手把手现场讲解、面对面传授经验、集中授课培训等多种形式,把科技知识传授给千家万户。
农村“能人”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
日前,炎陵县金紫峰粮油开发有限公司将11万元分红资金分到89户贫困户手中。鹿原镇西草坪村贫困户张小红,将2万元贴息扶贫贷款入股公司,享受分红,闲暇时间还在公司油茶基地务工挣工资。
张湘军是金紫峰粮油董事长,也是西草坪村党支书。2012年,张湘军看中家乡的土地资源,回乡创业发展油茶产业。为实现油茶产品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他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鼓励周边油茶种植散户加入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如今,张湘军带领西草坪、东风等7个村89户贫困户发展产业,还吸纳了当地大批劳动力到基地务工。
在今年的村(居)“两委”换届过程中,炎陵县着力于优选配强班子成员,全面摸底排查,潜心挖掘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等“能人”资源。据统计,全县共有382名“能人”加入“两委”班子,占比五成以上。
今年9月,炎陵县在全市率先实施农村党员人才创业贷款政策,重点扶持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给予5万元至50万元额度的低息贷款。同时,对贷款成功的党员创业项目,联合相关部门实施跟踪帮扶,助力创业项目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