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的冬日消遣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如今已经进入冬季了,大家在工作之余有没有安排一些越冬的活动呢?在中国古代,女性每年冬天都会有必不可少的消寒活动,如赏雪赋诗、画消寒图等等。

    赏雪:最浪漫的冬日活动

    大雪纷飞的冬天,赏雪往往被古代女性视为最浪漫的事。在古人留下的赏雪佳篇中,最著名的当属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所记的《湖心亭看雪》:“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样脍炙人口。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了南宋后宫“赏雪”的情景:禁中赏雪,多在明远楼(禁中称楠木楼)。后苑会进大小雪狮子,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还有滴酥为花等事,并以金盆盛进。“禁中”是皇帝的后宫,这些赏雪的人,自然是后宫那些美貌的嫔妃。

    冰嬉:最刺激的健身活动

    赏雪固然浪漫,但不可能天天下雪。在无雪的日子里,古代女性冬天流行的室外活动,还有滑雪、溜冰、坐冰槎,拉雪橇,打冰球……这些冰上活动,古人称为“冰嬉”。早在宋代,冰嬉已成皇家冬天娱乐项目,清代皇家还设有专门的冰嬉检阅仪式。

    “坐冰槎”,是明清时期京城女性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点石斋画报》第五集的《冰上行槎》,内容便是当年京城女性坐冰槎的故事。那时北京特别冷,护城河结冰尺把厚,不少女性坐着冰槎在冰上“疾如飞梭,风雪中望之俨然图画”。

    画消寒图:最普及的室内活动

    漫漫冬季,古代女性的室内“越冬”活动同样丰富多彩。从立冬那天起画《九九消寒图》,就是极受古代女性喜欢的“小游戏”之一。《九九消寒图》有文字版、画圈版和绘画版三种。“消寒图”很像是一个越冬日历。比如文字版,就是描红练字:纸上印出9个刚好是9画的汉字,共九九八十一画,正好是数九天的整个日子。每天描一笔,刚好81天,“数九天”正好数尽。这9个字常用:亭(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也有的地方选用:雁(雁字要在佳部把一点和一直连成一笔)、南、飛、柳、芽、茂、便、是、春。用字各地不一,但这9个字不是随便选的,颇有诗味,如后9字断句:“雁南飛,柳芽茂,便是春”,这比“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更写实,也更富有诗情画意。

    绘《消寒图》,是古代待字闺中女性的最爱,明清时期北京女性冬天必画“消寒图”。《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条,专门记录了旧时北京的画图风俗:“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博戏:最热衷的休闲活动

    更为大众化的娱乐活动则是“博戏”。所谓“博戏”,说白了就是打牌掷骰赌输赢,角胜负。但与男性重“博”不同,女性更青睐“戏”,看重其趣味性。博戏的内容和玩法各代有所不同,秦汉及之前流行玩“陆博”,以投骰子所得数行棋。1973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代辛追夫人的墓中曾出土一套完整的陆博。到明代,双陆博戏仍受不少女性青睐。如《警世通言》中的“玉堂春落难逢夫”故事,玉姐郁闷时,便叫丫头陪她打双陆,结果丫头不会,气得玉姐将棋盘棋子全扔到了地板上。

    明代开始,纸牌、麻将等兴起,双陆遂遭冷落。纸牌俗称“叶子戏”,明长谷真逸《农田馀话》记载:叶子戏消夜图,相传始于宋太祖,如今后宫人习得它用来消夜。玩叶子戏为明朝宫妃所欢迎,民间女子则更偏爱另一种博戏“牙牌”(牌九)。

    麻将起源于纸牌博戏。纸牌兼用骰子掷玩,唐代已出现,时称“叶子”。上面提到的韦皇后,也是叶子迷。据宋钱易《南部新书》记载,其得名说法之一与女性有关,时妓女叶茂连会玩纸牌,贺州刺史李郃常与她对博,撰《骰子选》,因爱妓姓叶,书中称牌为“叶子”,遂传开。

    (本报综合)

    史话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