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龙栋
通讯员 龙明才
株洲日报讯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们家才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12月13日,炎陵县平乐乡洞子村村民朱圣洪高兴地对前来“取经”的来访者说。
就在3年前,朱圣洪家还十分贫困,一家4口年收入仅有1万元,因病因残致贫一度让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当时,像朱圣洪一样的贫困户,平乐村还有89户,共计285人。是什么改变了朱圣洪的命运?又是什么圆了平乐村贫困户们的“脱贫致富梦”?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这个做法起到了关键作用。”村支部书记邓运成介绍说,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2015年,平乐村按照县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党建帮扶模式,发动村民成立了“炎陵县神农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143户515人加入合作社,覆盖了全村所有贫困户,并在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
围绕产业扶贫,合作社中每名党员通过政策宣讲、技术支持、销售推动等措施,带动1至2户小农户、帮扶1户困难户“自立致富”。
在支部党员的支持和帮助下,朱圣洪种植了240棵黄桃树,几年下来卖黄桃的收益“节节高”,今年收入预计能达到20万元。像朱圣洪一样在支部党员的帮助下种植黄桃摘掉穷帽的人还有很多,平乐村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据邓运成介绍,目前平乐村黄桃种植面积达到2400亩,产值1600万元。
炎陵县“两新”工委书记唐勇斌介绍, 截至目前,该县有27个合作社党支部进行了结对定点帮扶,200多名党员进户蹲点帮扶,1000余户贫困户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