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汽车修理店 消防隐患有点多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株洲日报见习记者 马文章

    12月1日,荷塘区天鹅社区一处汽车修理厂发生火灾,一油漆车间被烈火吞没,幸好临街门面出手相助,大火没有蔓延。此前,位于红旗路汽车城的某汽修店门前,也有一辆车突然自燃。汽修厂作为火灾高发区,消防安全频亮“红灯”,背后究竟有哪些漏洞?记者为此展开调查。

    【隐患】

    必要消防器材缺失

    12月20日上午,记者在汽车修理厂比较集中的荷塘区文化路调查发现,不少汽修厂内部不是单纯的经营,还兼住人。远远看去它们和周围高楼格格不入。

    记者暗访几家汽修店发现,很多修理店没有配置消防灭火器,即使配了,也未置于显眼位置。在一家汽车美容店,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摆放有几个沾满灰尘的灭火器。记者与一位维修工攀谈,问这些灭火器是否会用?有没有过期?他淡定地告诉记者:“灭火器只是个摆设,目的是应付主管部门的检查。”

    维修车间未禁烟

    通过走访,记者初略计算,这条不长的主干道有数十家汽车、摩托车维修店和美容店。在一家摩托车修理店外,记者看到,几辆待修的摩托车、电动车凌乱地摆放在车间内,一位车主嘴里叼着香烟,蹲在维修工人旁边不断地指指点点,保养换下来的废机油就洒在地上。

    对于操作期间抽烟,大部分老板不以为然。“废机油不会这么容易点燃,几年都没出过事。”某摩托车维修店老板称。记者注意到,这家门店墙角处就摆放了几个液化气罐,厨房设在门店里面。

    易燃品旁作业现象普遍

    在小汽修店内,各维修车间没有明确划分,焊接、喷涂、洗车、补气往往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几乎所有维修店内都放置了油桶,里面是换下来的废机油、油漆等易燃物品。

    一家名为“小袁汽车美容店”生意不错,几辆出租车横停在路面。距此几米远,还有一家销售烟花的店铺。该维修店的师傅就在旁边给待修的汽车切割焊接,作业时火花四溅,不时会落到粘有废机油的街道上或打落在抽烟者的身上。

    电线交织随意拉扯

    除了门店外“乱象丛生”,不少店铺内乱拉电线现象也比较严重。在一家修理店内,里面的配电箱锈迹斑斑,周围的电线有一圈黑色的痕迹。在约50平方米的店铺内,一条条电线简单地用黑胶带绑在一起,从墙角某个角落拉出来的一条电线连着一个插头,而电排插就丢在地上,电线下则有存放废机油等易燃油品的油桶。

    【破局】

    强化监管力度,疏堵结合

    据了解,建筑内集生产、储存、居住功能于一体的场所简称为“三合一”场所。场所数量多,弱势群体多,依法关闭对当地影响大,是目前“三合一”场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荷塘区月塘街道野鸭冲社区主任宋丽告诉记者,文化路这片汽车维修门店多是外地在株打工者,无力建设或租用符合国家消防规范的独立标准厂房,多是将民房改装成生产厂房。

    “消防安全重于天,社区每月也在积极开展各类消防宣传。”宋丽说,社区毕竟没有行政执法权,对于这片区域的“乱象”,还需公安、城管、消防、街道办多部门共同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市消防支队相关负责人称,“三合一”场所,特别是汽车修理厂,都是消防部门查处的重点,但由于该类场所点多面广,经营户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等原因,导致“顽疾”难以根治。

    “除了强化监管力度,还要做到疏堵结合,不能一关了之。”市消防支队相关负责人称,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加强商户消防安全意识,才能杜绝安全隐患。

    日报观察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