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让森林“呼吸”变得“有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凤凰山林场。熊军 摄

    □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邹怡敏

    通讯员 郭鑫 孙茜

    株洲日报讯 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以后可以卖钱了!12月19日,株洲县林业局牵头凤凰山国有林场、军山国有林场和长绿林场与中部林业产权服务(湖南)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订林业碳汇项目合作开发合同,此举标志着该县林业碳汇资源的储备和开发利用迈出实质性步伐,将为推进生态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发挥重要作用。

    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是最为有效的减碳方式。所谓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来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通俗地讲,就是将氧气卖给碳排放超标的单位,获得相应收益。”该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这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有效途径。

    株洲县现有林地面积87.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78%,是一座丰饶的绿色宝库。今年初,我省55个县(市、区)127个国有林场被列入首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计划,株洲县是其中之一,涉及面积2.3万亩。该县迅速组建项目开发领导小组,并在省林勘院的指导下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到凤凰山国有林场、军山国有林场、长绿林场三个项目规划区进行实地调查,3月底,该县林业碳汇项目基线调查已全部完成。

    根据项目规划设计,该县此次签约碳汇造林3224亩,碳汇森林经营8109亩,碳汇竹林经营11997亩,3项合计23330亩。在20年计入期内,预计固碳总量达50万吨,按30元/吨估算,预计碳汇总收益1500万元,折合每年75万元。未来,林场可以利用收益以更加科学可持续的森林管护、经营方式,提高林木生长量,增强森林整体固碳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碳汇产出。

    目前,我国已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待该项目投入实施后,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该县森林的固碳能力将变得“有市有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