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六化”, 补齐短板,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人口老龄化程度已超过17%,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同时,株洲作为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有着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必须主动顺应老龄化加速的大趋势,推动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现人民群众养老服务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平衡。

    一、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同养老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

    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不充分。株洲目前老年人口达到69.3万,总养老床位数到去年底仅为18184张,每千名老人平均养老床位数约为26.2张,远低于国家养老“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末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张”目标。二是发展不平衡。株洲目前有118所乡镇敬老院,床位空置率几乎接近一半,而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的7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床位“一票难求”;养老服务主体提供的服务,更多限于生活照料等传统范围,对长者渴望的精神慰藉、健康护理等服务较少。

    二、抢抓试点机遇,不失时机主动推进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

    我市要抢抓“全国第二批居家和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这一重大机遇,推动养老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一是社会化。要创制政策、优化环境,打开大门、降低门槛,大力吸引社会力量办养老。尤其要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打造一批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的社会养老领军机构,实现到2020年民营养老床位占总床位50%以上、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张以上目标。

    二是便利化。要推动各类养老服务和设施广泛覆盖,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政府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基本公共服务至少应在稳定基本养老服务、护理补贴、高龄津贴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标准、扩大受众范围。同时,应通过养老服务设施新建和改造,使每一名长者最多步行15分钟即可找到养老服务点。

    三是标准化。主要包括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养老服务标准和养老行业监管标准。

    四是信息化。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大力推广“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使长者需要的养老服务随手可及、即时可达。

    五是融合化。要以医养结合为路径,推进养老护理、医疗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长期照护体系路子。通过养老院内设医疗、护理机构或者开展养老院和医院“院院合作”,实现养老院内设机构重组和功能再造,力争到2020年医护型床位占总养老床位30%以上。同时,借鉴养老保险成功经验,积极稳妥开展长期照护保险试点。

    六是专业化。就是要以政策支持为引导,以教育培训为手段,打造专业化养老人才队伍。主要包括养老服务业经营管理人才、护理人才以及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工作人才。

    三、以补齐发展短板来培育养老服务业的特色和优势

    就株洲而言,关键是补齐政策、人才、设施三块短板。

    政策方面: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该删的要删”,如小型养老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成立审批中需要提供的房屋产权证明、消防和环保评审证明;“该调的要调”,如机构营运的无差别补贴政策等;“该增的要增”,如护理人才补贴、长期照护体系建设补贴等。另一方面要强化政策的落地落实。以政府绩效考核、政府效能督查、第三方评估等为手段,压紧压实相关部门和各地党委、政府责任,构建全方位、全链条的政策落实责任。

    人才方面:一是着力培训教育,打造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人才队伍。二是坚持政府培训教育和补贴支持相结合,打造一支留得下、稳得住、发展得起的护理人才队伍。三是积极扩大政府购买服务,以此为引导,打造一支社会化、专业化的养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设施方面:一方面,要强化政府自有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采取公建民营办法,强化政府养老服务兜底线、保基本职能。另一方面,要引导投入建设区域统一的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以此为支撑,推进“互联网+”智慧养老进程。(作者系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易湘东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