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记者 成建梅 通讯员 谢学宁 肖奇 龙回国 摄影 谭清云
体育场跑道上,阳光下,穿着校服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跑操,青春的脸庞,洋溢着向上的蓬勃朝气。
“今天,你微笑了吗?”校园内一张巨幅图片,吸引了目光:那是一张百余名师生的笑颜汇聚。微笑,成为最好的表达。
九方中学始建于1956年,原为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厂子弟中学, 2001年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2004年被确定为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
校长谢学宁介绍,学校办学理念是“让每位师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以“成人+成才,品德与学业并重;通才+专才,素养与特长兼备”为育人目标,以“质量至上,精益管理”为核心管理理念,致力于打造“高素质,创新型”的高品质和谐校园。学校与株洲市民政局合作培养“福彩·宏志生”项目,已经成为株洲教育一张闪亮的名片,并被评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公益项目”之一。首届宏志生团支部 2011年获评“湖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2014年获评共青团中央“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历届“福彩·宏志生”高考全部上二本,70%上一本。
12月18日,记者走进校园,探究“九方”之魅,源头在哪里?
教育随想录:做一个幸福的引路人
【印象】
儒雅博学,视读书为生活第一需要,是校长谢学宁留给记者的最深印象。
简洁的校长办公室,最突出的是办公桌旁的木制书架,放满了书籍。有的书,翻开着书页,显示着书的主人,时刻在阅读。
不仅仅阅读,这位校长,还忙中偷闲,用一个厚厚的褐色笔记本,坚持每一天写下自己关于教育的随想。
从教多年,如何感悟教育?
教育是为了生命的舒展和心灵的光明善好,教育应该是在人的成长中播种善良的教育,让生命与使命同行。仰慕圣贤之道,崇尚君子之风。
要从人类的经典文化中寻找教育资源,教育应该是在人的成长中播种一种爱,播种一种善良,这种播种要到文化经典中寻找。我觉得教育的根本在于价值引领,不管是怎样的孩子,如果激发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善意,他就可能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一些良性影响,教育要让人看到希望。教育应该是使人变得更好,更有良知,更善良,更有爱心,而且将来服务社会,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良知、善良、爱心等素养还要通过体验来培养,我们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生活中体验到这样一种爱的价值,这非常关键。很小的一个善意,但是可以改变社会,或者改变世界。我们希望改变一部分人的生活或者改变周围的社区,进而影响世界。
提出学校是构建一个自觉者的“场”,如何去理解?
教育是在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基础上,通过人格培养与知识传递等一系列教育行为,促使人的内在自觉生长形成持久的内驱力,进而使人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而学校的意义,在于构建一个自觉者的“场”,让自觉者在场中自由生长个性。让校园处处有涵养“书卷气”的地方,是构建自觉者的“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名学生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当教育者千方百计设计好一个个阅读主题实践活动,成就自觉者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多年来,我们把办学理念融合于教育实践中,致力于多元而丰富的文化生态场的构建。
人的灵魂生长得益于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机缘,倘若一所学校的教育机缘单一,就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就难以成就更多的“自觉者”,从而扼杀很多学生的天性。同样,过于僵化和束缚的方式,也不利于师资队伍整体的发展,如果以单一纯粹的教学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发展的标准,就限制了教师的发展。
一个真正的“自觉者”,拥有的并非仅为个人“稻粱谋”的自觉,而是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融为一体的自觉。唯有如此,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大写的人,才是民族的人。
教育环境日益复杂,教师应该如何应对?
教育的实质,是教师的精神在影响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技术变革的日新月异,价值观念丰富多元,教育需要水涨船高,教育环境日益复杂,教师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没有知觉能力,没有强大的心理系统,就无法胜任教育工作。当教育越来越成为一场思想对话,精神引领,教师的精神状态,精神品质就变得至关重要。
教师精神塑造有赖于精神家园构成,阅读是营造精神家园最有效的途径,教师要营造一个自己的精神家园,首先要走进教育家的精神世界,为自己找到一个精神交流的对象,只有阅读,才能达到彼岸。
简约大方的装修风格、典雅温馨的读书环境、种类繁多的书刊……近日,九方中学图书馆携手市图书馆,以图书流通站为借阅窗口,为九方中学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集免费借阅、教学沙龙一体化的阅读空间。
3000册图书尽显知识宝库风采,200平方米读书场所任由心灵休憩,数字化的服务尽显人文关怀。 “自从贺老师将阅读课搬到了流动书吧,阅读课变成了我最期待的课堂了……”九方中学1709班张馨日、陈冠群说。
九方中学每周开设阅读欣赏课,由语文老师带领着学生们了解中外名家,赏析经典佳作,撰写读书心得。流动书吧开放的第一周,语文教师贺老师便带着孩子们兴奋地来了。她默默地关注着孩子们的借阅喜好,也时不时在旁边给点建议,然后和学生们一起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读书不但成了我语文教学的一个抓手,还成了我和学生沟通的桥梁。”贺老师说。
“我们正在策划在‘流动书吧’开展读书沙龙,我觉得学生、老师都可以参与进来,以活动促阅读。”九方语文教研组长常登美老师和青年骨干龙回国老师正在酝酿着他们的阅读方案。
“要是孩子们喜欢读,就当学校把书送给他们了!”看到走廊书吧的书被抢借一空,谢校长表示很满意。他鼓励每个班级都建立自己的“流动书吧”,还在每学期开学典礼上组织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赠书,在寒暑假给全校教职工布置阅读暑假作业,又让语文老师给学生开暑期书单,争取中车株机等企业的图书赞助,将新华书店引进校园,不遗余力地建设朗读亭……
其实,九方中学的“流动书吧”不止一处。为了给广大师生营造书香氛围,学校先后筹集资金在四层教学楼打造四处走廊书吧。一律明净素雅的木制书架,整齐排列的书籍,清新雅致的读书几案。“品书阁”的题字匾额、“读书点亮心灵,书香瑞泽人生”的楹联妙对渗透着浓浓的书香味道。每到下课时间,这里便成了同学们聚集的地方。为了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这些走廊书吧都是开放式借阅,学生只要自觉填写借阅信息,就可以拿回教室或者家里去读。
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风靡全国,在九方中学校园,师生随时可以成为朗读者,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校园生态池旁,约3米高的朗读亭是一座造型古朴、如同电话亭的绿色亭子,内设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师生进门后对着圆形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中的篇章,限时3~5分钟。
“让师生聆听文学的声音,经典的声音,聆听每个人内心真诚的声音,可以成为学校里更多师生亲近阅读的契机,乃至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交流碰撞的桥梁。”九方中学谢学宁校长在谈到建朗读亭的初衷时说道。
12月18日9:30,与往常一样,离朗读亭打开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师生们便在朗读亭旁排起了长长的等待队伍,队伍中等待的“朗读者”,有人翻开书本、展开信纸默念、有人正用手机存下的精彩篇章进行“彩排”……许蕙兰同学是今天第一位朗读者。“我喜欢《朗读者》,我今天准备了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为了今天的朗读,我已经反复预习了很多遍,希望今天能有好的表现!”许蕙兰一直是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对朗诵情有独钟,这已经是她第五次进朗读亭朗读了。
滕凡老师是九方中学一名语文教师,她成为当天第二位走进朗读亭的读者,她准备了许飞的一首歌词《写给父亲的散文诗》,“处于不惑之年的我,越来越感受到父母一辈子的不易,看着他们的生命之火逐渐走向衰亡,内心充满着爱怜与无奈。多想时光慢慢走,让我能多陪陪他们”。紧跟其后的年轻的赵欢老师,怀着美好的憧憬读完了郑愁予《错误》,已为人母的陈文艳老师正准备朗读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学生王毓琪同学从朗读亭出来,告诉等候在后面的同学,自己在亭子里朗读,很有感觉!“里面的话筒和音响很棒!我一走进去,心立即就静下来了,朗读的时刻我仿佛在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王毓琪同学兴奋地与同学分享她的感受。
九方中学有了朗读亭,很多师生因为对文字和朗读的共同爱好,交上了朋友。“因为朗读,我们爱上了阅读。每晚回到寝室,我们就忙开了。大家不是在寻找朗诵篇目,就是在声情并茂地朗诵,还有的在聚精会神地倾听、鼓掌。大家交流着自己喜欢的篇目,有的人读《目送》,有的喜欢《诗与远方》;有的爱《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民主和谐式的亲情,有人对张爱玲的《爱》情有独钟……”谁说朗读亭就只是那一平米不到的小小空间?
学校通过向教师赠送教育专著,开放学校图书室,建设电子书吧、电子阅读器、走廊读书吧、书香墙,开展专家讲座、读书沙龙、汇报演讲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系列活动,鼓励教师广泛阅读,让每一位教师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理论素养,涵养教育智慧。
■记者手记
除了流动书吧和朗读亭,九方中学每年十一月举办“书香伴我成长”、“我读书我快乐”等主题的读书月系列活动,力争将校本课程向课外延伸,诵读经典,品味书香。在广播站、《七彩光》报纸等宣传阵地经常出现“好书推荐”等栏目,从而在校园内营造长效的读书氛围。
朗读亭:咫尺空间 让朗读走向远方
【体验】
【研学】
领略不一般的风景,分享不一样的课堂
提倡开放型课堂,让教育回归生活,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体验中学习,旅游研学成为九方中学打造书香校园的重要一环,实现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科学整合。
11月1日清晨,九方校门口人声鼎沸,九辆依次停靠在校门口的旅游大巴在高一年级388名同学秩序井然地登车后,驶向五个不同的方向,策划近一个月的高一研学活动正式拉开序幕。这五个方向分别是张家界、湘西、岳阳、宁乡和浏阳,学生为期三天的研学活动正式启幕。
选择研学地的标准是什么?副校长谭万新介绍,湘西凤凰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宁乡被誉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浏阳是革命老区,享有“中华诗词之乡”美誉;岳阳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有《岳阳楼记》名篇;张家界市是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自然遗产。“五条路线既是深厚历史文化的蕴藉之地,又是淳美风俗与唯美风景的融合之土,还是特色美食和红色革命的盛誉之城。”谭万新说。
学校与每条路线上的一所较有特色的学校建立了联系,达成了进行教育教学教研交流活动的共识。《研学手册》学生人手一本,注重了学生旅游后研学课题总结的评价,有效地让学生从研学活动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
体验苗画创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苗族文化,感受到苗族文化中唯美的一面;学习土家织锦,让学生在练习中了解土家族文化,切身感受到土家族独特工艺中智慧的一面;竹竿舞节奏简单却富有韵味,与苗族青年一起体验竹竿舞时,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能感受少数民族热情好客和能歌善舞的一面。炭河里精致绝伦的远古青铜工艺品,既让学生学习了古代青铜工艺以及相关历史知识,又能零距离地感受到远古文化的魅力。
1703班学生陈翔在观赏过张家界土司城后道:“青石板的街面,被千万双脚打磨得锃亮,将一段邈远的历史铸融进去,不留下一丝痕迹。古街虽窄,却不显狭隘,不失简约。一条细长幽深的小巷,一头勾连着古城,一头曲折地延伸至线天之间,把整座古城引宕得波澜不惊……”
一颗怎样精致的心,才能在当时嘈杂的土司城中提炼出如此醇厚的审美韵味。学生若没去过土司城,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如此精彩的文字的。
据悉九方中学已经和兄弟学校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期待在下一年的研学活动中,能有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