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记者 吴楚
12月11日,株洲县南洲镇大观村10位村民代表,领到全市首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一证在手,农民吃下“定心丸”:自己“家底”摸清了,未来还可抵押贷款获得资本,进城发展也更安心。
就此,我市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迈出关键一步。也意味着,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正在株洲快速全面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充分表明党对农民群众、对土地问题的特别关心。
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是推进农村改革的“基础工程”,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应有之义。 2014年,我市在茶陵县严塘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2015年在全市推进。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调查摸底99.61%,实地指界99.5%,完成一轮公示97.9%、二轮公示92.8%。目前全市已进入数据汇交阶段,株洲县、天元区数据汇交已经通过省确权办审核。
家底摸清了,纠纷就少了
12月11日,株洲县南洲镇大观村上山组的田子奇成为全市首批领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农户之一。“原来还以为不会搞,没想到这么快就定下来了,这回算是安心了。”
田子奇说出了广大农民的心声——长期以来,承包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成为不少农民的心病。“原来经常扯皮,我家人少田少,很多时候讲讲就算了。”田子奇感叹。
2015年,株洲在全市全面推广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看见测量队伍进村,“土地要有身份证了。”田子奇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
“这次土地确权就是对二轮土地承包关系的一次完善,让广大农民摸清自己的‘家底’。”市农委经管科科长喻运池介绍,为了保证测量精准,他们请来专业的数据测量公司用专业测绘仪器进行实地测量然后再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绘图。
株洲县农业局副局长李正开说,确权受到广大农民欢迎,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面临着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只能一次次去解释政策,不断做工作,全力推动工作开展。”
对广大农民而言,土地是家底,也是根。“几口人,多少地,证上都写得清清楚楚,以后关于分田地的扯皮肯定少了。”田子奇说,“等我老了,种不动地了,子子孙孙至少还能知道地在哪里。”田子奇说。
权证可贷款,发展有望了
确权颁证,土地成为农民手中的“活”资产。
“最近已经有很多搞种养殖的农户来询问抵押贷款事宜了。”大观村村支书刘辉明坦言,“农民可用来抵押的不动产不多,贷款很难,有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资金就有希望了。”
据了解,2014年,湖南省在湘乡市、岳阳县等10个县(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市农委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我市正着手筹备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相关事宜。“在不久的将来,农民就能像用林权证抵押贷款一样,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从银行贷到款。”他说。
事实上,早在2009年,天元区就在全省率先为流转大户颁发农村土地流转证书,该区农村信用社则可以流转证为抵押向流转大户贷款,目前已经发放抵押贷款1700余万元。
“农村土地流转证书的初衷是为鼓励土地流转,解决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问题。”天元区农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土地确权能规范土地流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依法获得集体资产股份分红收益,从而持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在李正开看来,权证颁发之后,应该鼓励农户大胆的、放心的把经营权流转出去。
“株洲县人均承包耕地仅1亩,且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几乎都外出务工,大多数田地都是托管状态。”李正开说,土地整村整组流转之后分红时,无论现代农业发展如何改变农田外形,权证都是分红最有力的凭证。
“土地确权工作,是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基础。”喻运池说,下一步,各级农业部门将着手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确保流转合理、公正、公开。
离家更安心,助推城乡一体化
土地确权,实现确权到人、权随人走,让农民安心外出务工创业,有利于城乡一体化。
早几年,田子奇外出打工,家里的地别人要种就拿去,也没个协议凭证什么的,种着种着就成别家的,打工回来要地了,事情就扯不清了。同时,土地流转平整之后,地就更分不清了。
“确权之后,像老田这样的村民就可以放心进城务工。”喻运池说,新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里有清晰的田亩图,还有信息数据库,各家的地都能准确定位。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化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如何破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系着未来改革全局。
土地确权,正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关键性因素。
“土地确权以后,城市人均收入与农村人均收入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喻运池说,自全市启动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以来,不少地区土地流转率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