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广
“这段时间天气冷,天还没亮,站台上就有穿着校服的孩子们在寒风中等待公交车。就因为我的车上挤满了逛早市买菜、听健康讲座的老年人,孩子们挤不上来,我不得不让几个学生等待下一辆车。”近日,网友纷纷转发一段“公交车司机”的感慨,建议可以免费乘车的老年人错峰出行。(12月11日株洲新闻网)
建议让享受免费乘车待遇的老年人错峰出行,既可以减轻公共交通压力,也能保证老年人自身出行安全,应该说,这个建议本身的合理性毋庸置疑。问题在于,无论是网友建议,还是民众呼吁,对老年人都不具约束力。毕竟,免费乘坐公共交通,体现的是城市对老年人群体的尊重和关怀,是老年人应当享有的一项福利。
公交车拥挤,其症结在于需求增长与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不能把矛盾压力全推给老年人群体。缓解城市公交压力,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改善基础设施、增加有效供给、推进制度建设等方面寻求突破。
再者,让老年人错峰出行,也可以在政策方面进行引导,不妨看看其他城市的做法。2016年6月,上海市为减轻公共交通压力,取消了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及地铁的待遇,取而代之的是实行综合津贴制度,即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按不同标准给予现金补贴。新政实施后,由于老年人的权益没有受损,还得到了更多实惠,但却引导很多老年人主动改变了出行方式和习惯,使得高峰期老人乘车减少六成以上。
或许,借鉴“暗贴改明补”这一思路,根据自身的财政水平与出行情况、拥挤程度,结合老人的需求和权利,调整和完善与老年人乘车相关的福利政策,通过政策杠杆从利益的角度来加以引导,会使更多的老年人主动错峰出行,一定程度缓解公交高峰拥挤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