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强年
近日,市民王某向记者反映,祥云农贸市场的牛肉为注水牛肉,而卖肉商家也爽快承认“就是注水牛肉”,并称这是业界公开的秘密。记者调查发现,注水牛肉在我市多个市场“大方”上市,记者多次拨打有关管理部门投诉电话,对方均表示这不是自己的管辖范围。(12月11日《株洲日报》)
注水牛肉不仅仅是感官和口感问题,还存在安全隐患,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现实生活中,注水牛肉似乎成了见怪不怪的问题,不少消费者即使发现上当受骗也“自认倒霉”。尽管王先生通过投诉维权,经营商退了款,但问题就此就可以了结了吗?
从屠宰到市场,最终到消费者手中,还有不少环节需要强化、规范。目前暂不知被曝光的屠宰场是否被调查,但可以说,如果问题源头未被遏制,流往市场的注水牛肉还将源源不断。
市民舌尖上的牛肉不能成为监管“盲区”。事实上,从牛肉的生产地、运输线、交易市场,乃至消费终端各个环节,畜牧、食药监、工商、公安等部门都有相关的监管和执法权,但从报道来看,某些部门不仅无动于衷,甚至还相互推诿、扯皮。
注水牛肉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对注水牛肉的监管缺失。注水牛肉破坏的不仅是市场秩序问题,更损害千千万万消费者的权益,危害每个人的健康,对其监管不能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