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建梅
19岁时,梁爹爹离开家乡四处漂泊。50年后,株洲医护人员送他回到家乡——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岔沟乡解营村。现在老人住进养老院,完全康复后,再回到村里和亲人生活。(12月14日《株洲晚报》)
两个月前,流浪老人梁爹爹躺在芦淞区冰冷的马路边,衣衫褴褛。他脑血管疾病突发,无法言语,右侧肢体僵硬。好心人拨打120,省直中医院的救护车及时赶到抢救,抢救成功后将老人送回阔别数十载的家乡。株洲至承德,上演现实版温暖的“寻情记”。
一个良性的社会应该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城市里的无家可归者,是特殊的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态度,折射城市的文明程度。
一名在外流浪了50年的老人突发疾病,株洲人纷纷伸出援手:有人递上面包和食物,有人马上叫来救护车,医护人员两个月精心照料……当有人还在纠结老人倒地“要不要扶”时,株洲人用行动给出最佳答案。
在株洲,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的民间力量、社会团体很多,成千上万志愿者为之提供服务。金秋助学、关爱乡村教师、大病救助等,诸多关爱让城市充满温情,也让遭遇困境的人得到力量,激发改变和向上的力量。
当一个社会对残疾人不歧视,当老弱病残得到特别关照,社会温馨和谐、文明之光闪耀,它的温暖会投射到每个公民。能够让弱势人群得到最好关照的城市,文明的灯塔一定在高处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