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支国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周跃云教授认为,作为典型的现代工业新城,株洲在推动转型升级发展中,应更加坚定用“两型”理念指导城乡发展,努力构建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
记者:全域生态文明,如何推行?
周跃云: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地推进。“全方位”,就是说生态文明不仅包括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等全方位的体系建设,而且还要体现株洲生态产业、湘江流域治理等特色内容;“全地域”,就是在推进城区绿色转型发展同时,还应注重改善和提升农村农业生态环境,让生态文明方式贯穿城乡;“全过程”,就是尊重自然规律及“天人合一”的思想,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在株洲本地产业布局、新型城镇化、重大项目建设中,都充分考虑到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
记者:如何将全域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周跃云:要坚持严格执法、铁腕治污和党政同责、社会共建两手并抓。采取超常措施、重拳出击,突出抓好五项工作:一是“联”,即整合全市环保、国土、林业、水务、农业等有关部门环保监管的执法职能,推进联合执法、交叉执法;二是“控”,在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企业等处蹲守严控,严肃查处和侦办社会反响强烈的环境违法案件;三是“限”,在出现重污染情况下,可获得上级政府的授权而执行限产措施,并规范限产的范围和时限;四是“停”,超标企业要一律关停,坚决取缔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五是“洁”,城乡环卫要清扫保洁,大力推进“厕所革命”,集中清理城乡陈年垃圾,全面实现株洲全域无垃圾目标。另一方面,在制度层面实现从治污到治吏、从督企到督政的体制机制突破,实行最严格的环保责任追究制度。
记者:怎样形成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合力?
周跃云:要完善全民参与的长效机制。通过立体式多媒体宣传等形式,广泛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全域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局面。推行“集中整治”制度,定期组织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参与全民督查。建立全市评区县、区县评街镇、街镇评社区(村)、社区(村)评户的四级评价机制,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全面检查、入户调查、资料核查等方式,对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督促检查,调动各级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