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观怀
1976年12月底的一天,炎陵县沔渡墟有户人家正在办丧事,只见一列长长的花圈队伍正在缓缓地行进着,前面的已越过沔十公路,后面的还陆续从兴隆巷出来。整个沔渡一条街似乎都充满了哀思。这位作古的老人是谁?他就是8次被评为省劳模,原沔渡公社晓阳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友生。
张友生,民国2年(1913)11月出生。因家庭贫困,仅读2年私塾便随父学做泥水匠。成年后,平时做泥水匠,墟日改作染布。1950年,被选为乡农会主席,他带头参加清匪肃特和减租反霸。1952年2月,他串联12户农民成立常年互助组,为全县最早的2个常年互助组之一。他特地到宁冈县劳模萧生福处学习种植晚稻的经验,回到沔渡开始间种双季稻,粮食产量比上年翻了一番,开全县水稻生产单季改双季之先河。同年4月张友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53年担任沔渡乡党支部书记。1954年1月,率先组建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合社,由于学习了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了双季稻,当地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71年起,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低产田200余亩,实现粮食亩产跨《纲要》。
张友生还非常注重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干群关系。为了团结和教育群众,他办起了“晓阳农民夜校”和“晓阳俱乐部”,让一部分农民摘掉了文盲帽子,被上级赞誉为“晓阳铁民校”。“晓阳俱乐部”团结了一批中、青年农民,利用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唱形式教育群众遵纪守法,尊老爱幼。晓阳剧团在县内还小有名气。晓阳村的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1960年得到了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表彰。
张友生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先后被评为县劳模10次,省劳模8次,并2次当选省人大代表,5次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1976年12月25日,张友生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不幸逝世,时年64岁。晓阳的群众自发地为张书记送行,于是出现了开头描述的那感人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