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支国 邹家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朱建军认为,株洲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之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传承和弘扬炎帝文化,是每一个株洲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是国家战略、民族使命、时代担当。
记者:炎帝陵整修开放30余年来,炎帝文化的保护开发与研究传扬取得了重大成就和进步,以更高的标准来衡量,还存在什么短板与不足?
朱建军:主要是思想认识上对于炎帝文化开发建设的战略定位不高;对炎帝陵祭祀的文化意涵把握和认识不够,祭祀规模、规格以及宣传影响力不足;炎帝文化的发掘、研究、传播与运用的深度不够,经典品牌打造不力;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融合不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快,效益不佳;保护、管理、开发与运营体制机制不顺,存在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层级多元,事企混合等问题。
记者: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着力,把炎帝陵真正打造成“神农福地,动力株洲”的第一文化品牌和名片?
朱建军:可从五个方面着手着力。
一是拓宽视野,提高战略站位。致力把炎帝陵打造成为: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峡两岸联络纽带、湖湘文化开放窗口、株洲旅游产业龙头。围绕多元一体战略定位,高起点规划,高品位研究,全方位宣传,大手笔开发建设。
二是提升炎帝陵祭典规格,丰富祭祀文化内涵。把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炎帝陵祭典”打造成集寻民族血脉之根、溯中华文明之源、展神农福地文化风采、聚株洲发展动力等多重文化意义于一体的株洲重点节会品牌和特色文化名片;
三是加强学术研讨交流以及文化开发和普及宣传,扩大炎帝文化辐射力与影响力。创造一批以《炎帝陵志》为代表的经典力作,整合资源建立富有湖湘特色的炎帝文化研究机构,加强海内外炎帝文化学术交流,大力推进“炎帝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知晓度、认同度与参与度。
四是深化炎帝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打造湘东南炎帝神农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推进炎帝陵五A景区创建加速提质,建立“海峡两岸神农文化祭”和“神农中医药文化论坛”永久性会址等重大文化标志。
五是理顺炎帝陵保护、管理、开发、运营体制机制关系。形成文物保护与管理、文化研究与宣传、炎帝陵祭祀与基金筹措、文化旅游开发与建设等职能有机整合,省、市、县三级统筹,事企分离,职、权、责明晰的管理体制机制,为炎帝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炎帝文化开发建设升级转型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