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项目短板 做实“强链”文章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徐业伟

    项目是发展的引擎,我们要抓紧、抓牢、抓实项目这个“牛鼻子”,突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在抓项目、补短板、强基础上下真功夫。

    一、瞄准项目周期,不断补齐项目可持续性不强的短板。

    当前,我市项目策划难、组织申报难,项目可接续性不强,易产生断层现象。具体表现为滚动开发不足、大项目不多、策划意识不强三个方面。

    要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和精准的力度谋划项目。一要不断完善重大项目滚动开发机制,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推进“135”项目库建设。二要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165个重大专项和省“333”重大项目计划,瞄准大的、盯紧强的,借智借力。三要把项目作为检验创新开放的标尺,用好一批能抓善抓项目的干部,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抓项目工作的积极性。

    二、瞄准投资方向,不断补齐产业项目不足的短板。

    我市投资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增长,总量即将逼近GDP,但高投资没有带来经济的高增长,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的产业项目偏少、产业投资不实。具体表现在产业项目体量不足、园区发展支撑不足、优势产业集聚不足。

    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和扎实的承载平台引进项目。一是突出要素集约,提升园区承载力。引导土地、资金、人才和共性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先集中园区,着力打造融资担保、创新创业、信息服务“三大平台”。二是突出开放招商,发展特色园区经济。围绕10大产业,科学谋划10个特色园区的项目布局,力争每年国家级园区引进1个过20亿元或2个以上总投资10亿以上的重点项目,省级园区引进1个过10亿元或2个以上总投资5亿以上的重点项目。三是突出产业集聚,优化产业投资结构。一产业突出建设优质农副产品基地争引一批重大项目;二产业突出工业“1093”行动争引一批重大项目;三产业突出全市13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争引一批重大项目。

    三、瞄准项目推进,不断补齐建设环境不优的短板。

    目前,我市项目建设无论是政务服务的“软环境”,还是要素保障的“硬支撑”,都还存在一定的“软肋”,具体来讲:一是在“放管服”改革方面,仍有空间可挖;二是在项目协同推进方面,仍有合力可聚;三是在资源要素保障方面,仍有潜力可提。

    要以“保姆”式服务和健全的保障机制推进项目。一要加快构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 “一门式”服务,探索推进“项目前期”全程代办全覆盖,推动项目审批由重事前审查向重事后监管转变。二要全面落实“一单四制”问题交办制度,以调度分层级、汇报分节点、质询分阶段、交办分类别、考核分档次等“五分”形式落实项目推进“五问工作法”,以市项目办、“两办”督查室、“马办”的“三回合”督查模式推动项目攻坚责任落实,着力强化重点项目高位推进、上下联动机制。三要将以往依靠资源要素粗放式投入的发展模式转向在资源要素精耕细作上做文章。 在土地节约集约方面,重点开展园区用地清查清理工作,该收回的收回,着力盘活存量土地。在资金吸引方面,要统筹处理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着力提升政府投资效益,以重大产业项目基金和重大基础设施资金引导,放大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作用,同时深入落实民间投资六大专项行动,拓宽民间投资示范项目领域,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推出一批PPP项目,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参与。 (作者系市发改委副主任)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