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支国 邹家虎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市委党校(株洲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赖建明教授认为,株洲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总战略,人才工作也必须与经济产业发展同步,实施一体化创新,打造人才集群,为株洲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大动力。
记者:在推进人才一体化的进程中,株洲应注重哪些方面?
赖建明:人才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株洲在推进人才一体化进程中,应当注重三个方面:一是主动融入。株洲要解放思想,避免短视偏见,避免设置关卡,主动融入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与区域内城市互惠互利,进而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盘活人才资源。二是内外联动。向外,要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的城市搞好人才供需对接;向内,要尽快建立市县两级人才数据库,实现市县两级人才信息共享。三是制度巩固。要把人才一体化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写入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广泛汲取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人才一体化有益经验,在探索尝试过程中把成功做法及时用制度固化。
记者:人才集群如何打造?
赖建明:一是大力引进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轨道交通、航空、汽车是我市优势产业,这三类产业要形成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的“虹吸效应”,吸引四面八方的产业人才聚集。二是抓好传统产业人才与新兴产业对接。我市一批传统产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逐步转型,原有的产业人才存量尚在,要加大对这类人才的培训力度,使之能尽快适应新兴产业要求。三是依托自身优势培育蓝领精英人才。为全市各高职院校与重点产业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为他们量身打造职业技能提升方案,使蓝领阶层在8至10年内精英人才“井喷”。
记者:株洲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建设优越的人才生态环境?
赖建明:一是建立科学灵活的体制。如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吸纳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为高端人才开辟凭专业能力快速晋升的“绿色通道”等。二是用好现有的人才资源。对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防止出现岗位“空位”和人才资源浪费现象。要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各类培训活动,让新老人才保值、增值。要重视人才职称评审和聘用问题,敢于突破资历条件和职称职数的限制,进一步激发人才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三是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职能部门要转变观念,视“扶植”为“服务”,不仅要严格落实人才公寓、买房折扣、项目资助、一次性奖励等既定政策,还要加强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细节呵护,构建全方位的人才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