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记者 易蓉
株洲日报讯 秋冬时节正是榨山茶油的好季节。12月5日,荷塘区仙庾镇樟桥村乡村榨油坊里,工人们将茶籽碾碎、蒸熟、制饼、榨油……刚出炉的香香野生山茶油马上就被预订一空。
“供不应求啊!”一旁,樟桥村村书记黄四平正在计算今年油茶林的效益,村民们兴高采烈。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的禁开发区,这满山的茶油树,给了这里清晰的呼吸空气,还成了村里的“摇钱树”,6000多亩油茶林成了樟桥村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几年前,《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我市有80余平方公里区域进入生态绿心区范围,其中荷塘区樟桥村就是“禁止开发区”。
眼看着别的村都有工业项目、企业落地,经济活了,村庄都“洋气”十足,地处偏远的樟桥村有些按捺不住了。乡村众多,人口不少,守着青山坐“冷板凳”不太现实。
大自然馈赠的资源要保护,但不等于让资源“沉睡”。
将“土味”进行到底,“土味”就是满山的茶油树。 “既保留了绿心,又可以榨油,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得!”村支书黄四平与支村两委商议,成立了“樟桥村油茶合作社”,开发好数千亩油茶林,还有4个油榨加工点。不仅如此,为了茶油品质和产量,村里制定了《看护油茶林办法》。每年入秋后半个月,组织看护的村干部和部分村民持续10来天,每天早上5点就赶到山上巡逻看护,以保证这些油茶籽顺利成熟。
今年,樟桥村的纯天然茶油也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在荷塘”微信公众号上一篇《这里,好山好水出“美人”》图文并茂地吆喝了一把:“纯天然生长的茶籽经古法压制,成了醇厚透亮飘香的茶油……”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
油香也怕巷子深,名气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享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的油茶已成为城乡居民的首选食用油,今年产量与去年持平,但榨出来的油价格每斤涨了20元,而且经微信公众号上一吆喝,供不应求,销售特别俏,全村增收700多万元。”黄四平表示。
守着青山绿水,就抱住了金山银山。
如今的樟桥村,庭院住宅家家干净,整洁如新;通村道路条条硬化,平坦畅通……站在樟桥村的每一寸土地上,村民笑称:“充盈心中的不只是清新的空气,还有满满的幸福感。”
满山的野生茶油果子,榨出了香香的山茶油。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