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讨薪维权” 尴尬了谁?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今年6月份,株洲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同学,与室友一同前往广东东莞某玩具工厂打工,可每天加班加点工作了近一个月,老板却以各种理由,克扣他们的工资。此事发生后,小张和其同伴只能感叹:“倒霉,真不知道该如何维权。”(12月9日《株洲日报》)

    大学生打工遭遇欠薪,原本应当由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如今却要求助媒体让他们找到“组织”。这样的际遇背后,一连串的疑问值得探究:哪些人应当在峰回路转的事件中感到尴尬?

    首先,当然是该玩具工厂的老板。笔者认为,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栋梁之才,暑期社会实践同样是他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有些不怀好意的老板,恰恰利用大学生“维权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等特点,对他们进行蛮横无理地“吸血”。

    其次,学生“讨薪”问题还是得靠学生自身和学校重视。学校方面应在假期实践前期对大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和必要指导,而大学生自身也应吸取他人暑期打工受骗的教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获取用工信息,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

    最后,劳动保障部门应当感到汗颜。张同学遭受不公,最应及时出手相助的劳动保障部门,却在整个事件中如同“隐身”,以致同学们“真不知道该如何维权”。

    岁末年尾,学生们的寒假实践期又将到来。要想尽可能地杜绝此类现象,笔者认为,根本上还是得靠劳动监察等监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和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权益。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