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时序更替,万物维新。
2017即将告别,2018近在眼前,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步伐深化改革,激发更大的活力与动力,革故鼎新拥抱新时代。
面对前所未有的空前压力,2017年我市经济社会呈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新一届市委的精彩开局。出色成绩的取得,重要的一条经验就在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改革。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我市工商登记实现“四十一证合一”,市场活力有效激发;“一门式”政务服务等创新性改革全面推广,群众的获得感明显提升;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等“组合拳”释放巨大红利,发展动能加速转换。改革,成为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
改革永不停歇,永远在路上。明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新起点,实现新作为,推进改革的力度只能更大、步子只能更快。要坚持向问题聚焦、向落实发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要牢牢把握改革的重点任务,明确改革的主攻方向,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试点示范改革,通过各项改革,改出株洲发展新优势,增添发展新活力。
深化各项改革,既要上接天线,落实好上级的改革要求,也要下接地气,结合株洲的实际。比如,推进“三降一去一补”,我们要以加快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为重点,推动“株洲制造”向“株洲创造”转变;要结合“智慧株洲”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以“最多跑一次”为核心的“放管服”改革;推广荷塘区“一门式”政府服务,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撬动商事制度、市场监管等其他改革;借助国家老工业搬迁改造新型城镇化、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低碳城市等一系列试点示范建设,在完成国家使命的同时,形成株洲改革经验。
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推进新时代改革,我们应勇当改革的实干家、促进派,自觉更新旧观念、旧思维,打掉一切束缚、阻碍、羁绊改革的不利因素。以更大的勇气、毅力,增强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内生动力。以火热的激情、宽广的胸怀,发掘和呵护来自基层、来自底层的改革探索与改革实践。还要进一步落实好容错机制,加快形成鼓励改革、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释放全社会的每一个改革因子。让改革的步子迈得再快一点,我们就能赢得更多发展先机,就能在新时代实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