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记者 邓伟勇
通讯员 余平 谭新亮 余砥安
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冲刺阶段,株洲农信人勇担责任,情系百姓。11月22日,省联社株洲办事处主任王小洪、副主任郭月平一行 再次深入株洲县朱亭镇龙凤村开展精准脱贫工作,看望慰问困难农户。
这是全市农信系统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的一个生动场景。
作为县域金融扶贫的中坚力量,2016年以来,株洲县信用联社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号召,坚持以“精准”为导向,紧扣“扶真贫、真扶贫”的工作思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瞄准扶贫方向、精准加力扶贫攻坚,努力探索和推进金融产业扶贫,培育贫困户“造血”功能,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脱贫攻坚任务之所以艰巨,首要任务就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解决好“帮扶谁”的问题。依托网点优势,株洲县信用联社员工以评级授信为抓手,奔走在阡陌小道,耕耘于绿色田野。
数据显示,当前株洲县有10个贫困村,贫困农户共3509户、10607人。2016年以来,按照银行监管部门及地方政府扶贫工作要求,株洲县信用联社积极组织协调、出谋划策,以贫困农户为对象,以信用履约为核心,以劳动能力、发展前景等指标为依据,做实做优精准识别。
评级授信摸清家底。该联社下辖的16个营业网点负责人及客户经理负责牵头,组织乡镇扶贫办干部、“五老”代表(老党员、老模范、老军人、老干部、老农民)成立评级授信评议小组,抓好贫困农户信息采集、填写《贫困农户评级授信表》,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全面进行初评,并提出授信建议供信用社审定时参考。在此基础上,16个责任网点建立健全贫困农户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档案,其中详尽记载贫困户家庭生活来源、劳动力等情况,为进一步帮扶奠定基础。同时按月走访评级授信评议成员,听取意见,并结合实地核查,对不符合帮扶条件的进行清理。
摸清了家底,找准了贫困原因,开出的“药方”自然契合需求。
朱亭镇龙凤村株衡组刘某及其儿子,因几年前的一场车祸,导致父子两人致残,家中经济困难。得知刘某有做木材生意的打算,并且各方面条件成熟,龙凤信用社负责人主动对接,向刘某陆续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5万元用于经营木材加工场,家里的生活条件日渐宽裕,以扶“志”,成功脱贫。
靶向精准“拔穷根”
脱贫攻坚越深入推进,越需要解决怎么扶的问题。株洲县信用联社结合扶贫工作实际,靶向发力,着力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今,株洲县朱亭镇龙凤村村民谭根深正在合作社基地忙碌,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拔掉了穷根,还得感谢株洲县信用联社的扶贫贷款。
2016年3月,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谭根深从信用社获得5万元贷款,与另外7位贫困户合伙入股了当地新益合作社,包揽了种植260亩薯尖菜的活儿,收获季节到来,谭根生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贴心的信贷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得到金融“活水”的滴灌,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株洲县信用联社推行贷款受理、审批和发放限时办结。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提供5万元以下、免担保的专项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严格执行基准利率、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通过与县财政局多次协调,将扶贫贷款贫困农户按季结息、年终财政局返还利息的利息减免模式变为县财政局直接按季划账结息的利息减免模式,减少了贫困农户申请扶贫贷款时的后顾之忧。
以实现金融服务“城乡全覆盖、服务无差异”为目标,株洲县信用联社打出改善服务环境、优化服务布局、强化服务支撑“组合拳”,普惠之花在渌湘大地尽情绽放。截至目前,该联社分别在李家村、花冲村、东冲村、穿石村、庙湾村、生田村等6个村建立金融服务站点,极大满足了偏远地区百姓的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