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调研才有真对策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干工作、作决策,搞好调研是前提。什么样的调研,决定什么样的结果。真调研,才能找到真对策。

    1947年,刘伯承率部队挺进大别山,前面淮河挡路,侦察的参谋回来报告“大水滔滔,难以过河”。刘伯承批评道,“应该看水深、流速、河底情况等,‘大水滔滔’是什么概念?”他找了一个小筏子,手拿竹竿亲自下河试水深,又看见一位饲养员从上游拉牲口过了岸,当即判断可以过河,最终部队成功甩开了敌人。

    革命年代,调研不认真,就意味着流血牺牲。今天,求真务实的调研依然是成事之要。客观世界总是千差万别又不断发展变化,只有深入实际真调研,才能摸清实情,找到症结,发现对策。比如,推进脱贫攻坚,如何帮助农村因病致贫的困难户脱贫,是一道普遍性的难题。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乡村,走家串户详细调研,最终探索出了针对不可逆转的、慢性病和可一次性治愈的三类病情,对贫困对象实施分类救治的举措,这一精准健康扶贫的创新做法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省领导的高度赞扬与肯定。

    相反,现实中有些人,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要么对调研活动心怀抵触,要么下去调研时,浮在上面道听途说,“隔车看花”走走秀,这种阳奉阴违的假调研,为了调研而调研的行为,不但于事无补,甚至还会遗祸无穷,必须大力制止并扭转。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找准短板弱项,解决实际问题。”市委、市政府已在全市部署开展“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型升级补短板”集中大调研活动,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像毛主席当年教导的那样,以“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以调研的真功,谋转型发展良策。

    三江快评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