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记者 刘毅
12月20日,湖南博弈科技有限公司,新厂址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派如火如荼的生产场景。厂房外,一列崭新的单轨旅游观光小火车蓄势待发,即将发往旅游景区。
该公司负责人陈达说,企业是从清水塘地区搬迁出来的,实现了设备升级、经营方向调整。接下来,计划新建厂房,上马智能生产线,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我市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激活发展新动力。清水塘关停搬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计划项目争取等工作齐头并进,株洲经济驶入提质增效快车道。
转换动能,清水塘关停企业147家
9月30日,随着一声令下,株洲钢铁有限公司最后一根烟囱应身倒下,其在清水塘区域近60年的历史划上了休止符。
清水塘是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21个试点之一,按照省委“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的要求,株洲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合力攻坚,成效明显,今年计划关停的148家企业已关停147家,剩下一家已签订土地收储协议,年内关停到位。
清水塘片区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布局建设的老工业基地,过去60多年为国家、省、市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片区搬迁改造路径明确:一方面,要求片区范围内的153家企业全部关停,为区域污染综合治理、新城连片开发、替代产业导入腾出空间、扫除障碍。另一方面,对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外迁企业,引导其向市内外选址发展,同时帮助企业在搬迁过程中更新工艺、技术,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搬迁改造,表面上是在做“减法”,从长远看却是在做“加法”。只有将相对低端的产能去掉,才会为高端产能腾出资源要素空间。目前,清水塘新城开发建设强势推进,工业文化、休闲娱乐、科创展示、旅游地产4大产业的全面规划和前期建设已经启动,环保大道、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成,物流西路、疏港大道加快建设,清水塘城市公园雏形初现;启动1.3万户棚改避险安置,已完成棚改征拆近1.2万户;投资约15.6亿元,推进9个重点污染项目建设。
清水塘正在实现脱胎换骨,标志着株洲传统工业走出了凤凰涅槃的关键一步。
激发动力,科技成果转化110项
株洲珠华仪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专业人员组装、调试,一台台智能无线远传超声波水表从这里走进千家万户。“这款水表是科技成果转化结出的硕果。”该公司总经理周礼介绍。
珠华仪表只是我市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激发“第一动力”的剪影。株洲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着力实施了“百项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并安排3000万元资金,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与科研院所对接,壮大优势产业。中车株机与清华大学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成立院士工作站;株洲时代华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开发轻质高强纤维基蜂窝材料项目,产品将替代进口,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
与专家团队对接,培育新兴产业。“千人计划”专家王珠银担任首席技术官的湖南中晟全肽生化有限公司落户云龙示范区,五年将形成产值4亿元;苏州鸿途飞燕公司自带技术、自主投资到株洲落户,注册资本500万元,主要研发和产生轨道交通车载网络设备、监控系统等集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