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企业“歇气” 环境质量“争气”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株洲日报记者 廖明

    株洲日报讯 12月14日,雨。漫步在烟雨空濛的铜霞路,潮湿而冷冽的空气里,没有一丝老工业区原有的异味。查看城区7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的实时数据,“株冶医院”的空气质量指数为54,与“大京风景区”持平,优于“天台山庄”“火车站”“市四中”“云田中学”。

    当日上午,记者梳理城区1至11月空气质量数据发现,石峰区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达到258天,同比增加34天,仅次于云龙示范区。

    “石峰区属于老工业区,空气中的污染因子呈现典型的工业特征,147家企业的停产、搬迁,减少了大量气型污染物的排放,空气质量改善是必然。”石峰区环保局局长李青山称,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是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最大助力。

    以PM2.5为例,今年1至3月石峰区的浓度值,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3.1%、12.7%和34.2%,下降幅度均高于城区均值。

    李青山介绍,过去,清水塘老工业区的污染物排放量,占据了城区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半壁江山”。他把清水塘老工业区比喻成一间房子,各大排污企业相当于一位住在房间里的“烟民”,“房间还是那么大,但现在抽烟的人少了147个,空气质量自然就好了。”他说。

    此外,该区中衡锻业、白马垅沥青站、市二医院等单位煤改天然气工程的实施,全区铸造行业的烟气除尘治理,也为全区空气质量好转贡献了力量。

    空气质量的好转,带来的还有环保投诉件的大幅下降。

    “就清水塘老工业区这一块,二季度的投诉件是61起,三季度就只有23起了,四季度至今也还只有16起。”石峰区环保局执法人员杨桦说:“期待没有投诉的那一天。”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