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之花,花开满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株洲日报记者 易蓉

    “城市改变我们,我们改变城市”——成了株洲“十年两型示范创建”历程的真实写照。

    “两型示范创建”试验,即将各类单位或家庭率先践行两型理念,全面推广应用两型技术和产品,自觉养成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形成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建设过程。

    全市千家万户、企业林立,怎么建?

    面对“两型”这场前所未有的“试验”,株洲用“火车头精神”完成了一场漂亮作答,摸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标准引领、集成创新、彰显特色”的路径:政府主导“搭台”,更有每一个株洲人的主动践行的“唱戏”,形成了一个个有创新、有特色的“株洲模式”、“株洲经验”。

    由“栽盆景”到“建花园”,两型已成为市民的一种行为理念、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文化自觉、一种生活时尚。

    关键词一:政府引导——聚焦先行示范“总目标”,着力树立“绿色导向”

    绿色生态,成了株洲近十年来的“烫金”名片。

    这“烫金”名片之所以光辉永续,得益于决策者的顶层设计。这场“两型”示范创建的“绿色清风”,从政府开始鼓与呼。

    有点。2008年开始,在全市机关、学校、社区、家庭、企业等14个领域开展两型示范创建活动,实现创建领域全覆盖,形成了有标准、有规程、有方案、有队伍、有考核、有成效的工作机制。

    及面。各县市区规划建设了两型综合示范片区,集成“节能节水产品、清洁能源、保温环保建材、绿色出行、环保袋、垃圾分类、废旧物资回收、绿化美化、志愿者队伍、两型文化”等两型元素进入片区,在全省率先形成由“栽盆景到建花园”的示范创建经验模式。

    同时,株洲还围绕生态立法、河湖管理、考核评价、示范试点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利益导向机制,将两型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对县(市区)党委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年度政绩考核,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查、年终有考核。

    为子孙后代守好青山绿水,株洲的建设者们一任接着一任干。

    为让全员参与,政府不遗余力“搭好各种平台”。

    “低碳小达人”评选、“两型人物”评选、“两型生活随手拍”、节能宣传周、“最美社区”评选等一系列活动,这场“两型示范创建”清风开始吹入了千家万户。

    关键词二:标准引领——家庭、企业、乡村都“有章可循”

    这场史无前例的“试验”,株洲第一个“吃螃蟹”:发布了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家庭等14个建设标准,每个标准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绩效、两型文化四大板块,分别设置了10项二级指标和12-15项三级指标,每项指标均设置了权重,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

    “对标创建”,“两型”成了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进入冷冬,市民焦健在原有的平顶上搭的隔热防水屋顶又开始发挥“功能”了。在几个房屋吊顶上的墙头之间打了几个通风口,形成空气对流,加快散热。正中间设计了双层活动顶窗玻璃,上层是玻璃,下层是可推动的木板,冬天可把木板收起来,让阳光照进来给房间升温;夏天可把木板打开,把炎热的太阳挡在室外,再把顶窗打开,加快散热,通过这些家装,极大地降低了空调使用率。

    还有把可乐瓶锯掉上半部,留下来的就是“笔筒”;大型号洗洁精桶锯掉两端,钻几排小孔,穿上松紧带,装上塑胶杆,便是“乒乓球拾球器”……一个个“金点子”层出不穷,都是各个“家庭”智慧的结晶。

    对企业而言,“两型”则是一种低耗节能的生产方式。

    北汽株洲分公司新建5600T冲压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过程中噪声小,完全符合国家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在总装分厂淋雨线水池内加设过滤沉淀及清淤装置,增长淋雨线循环水更换周期,每年可节约用水约40%。

    中车时代新材共投入资金近500万元,实施了35个节能降耗项目,直接产生节能效益683余万元,深入推行“能源在线监控系统网络平台”建设,每年节水22.26万吨、节电759.6万度、节省水煤浆789吨,折算标煤1496余吨。

    “标准”也是“门槛”。

    下转A2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