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淞区天池项目工地上安装的扬尘监控设施。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清云 摄
□ 株洲日报记者 廖明
株洲日报讯 “PM2.5:7,PM10:15,噪声:59。”11月14日上午10时,芦淞区北大资源天池项目工地门口一块小小电子屏上,滚动显示着实时数据。 “有没有扬尘污染,看看上面的数字就知道。”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当天,天空灰蒙蒙的,对比市环保局发布的同时段周边区域的空气质量数据,这个工地的PM2.5、PM10明显低得多。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主要是因为在大气污染防治特护期,工地各项扬尘防治工作落实到位:开挖的土方已被薄膜遮盖,硬化的场内道路及工地进出路口,工作人员不断洒水冲洗,不见一点泥土。
“门口那个设备,是工地扬尘、噪声实时检测系统,才安装没多久。”上述负责人称,这套检测系统集成了高清摄像、传感监测、数据采集等功能,可实时检测周边的温度、气压、湿度、风速、噪声以及PM2.5和PM10,并在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具体参数。
龙泉安置房、新桂广场·新桂国际、中建·江湾一号也已安装该套检测系统。市住建局质安处相关负责人李文辉介绍,工地扬尘、噪声实时检测系统仍在试点之中,年底前,城区33个开发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或工期大于2年的建筑工地,均要安装该系统。
“我们正在搭建统一的监管平台,年底前,将实时掌握城区工地的扬尘、噪声数据,一旦出现超标现象,将在第一时间处置。”李文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