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医院援藏医生 日记里的深情
□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军 通讯员 宋玺
今年的热门电影《冈仁波齐》,又一次让世人见证西藏壮美的风景,以及净化心灵的信仰光芒。但另一方面,藏族同胞落后的卫生医疗条件,也引发了不少人的慨叹。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在对藏族人民的医疗支援上,株洲与西藏缘分匪浅。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株洲对口扶持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至今已先后派出十八批医务人员赴扎囊开展援藏工作。其中,市中心医院援藏医务人员在这段历史中,留下了饱含民族情谊与人文关怀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6月10日,我省第八批援藏医疗队员出发,市中心医院医务工作人员一行6人奔赴西藏扎囊县进行医疗援助,与那时正在当地执行任务的4名医生会合,组成了一支共有10人的援藏队伍,坚守在了雪域高原,为藏族同胞带去了健康、光明与温暖。
核心提示
每个医生都留下了故事与感动
有一种医疗援助,如阳光般赤诚而无私,温暖着人心,凝聚着民族情谊。今年,市中心医院援藏医务人员远赴西藏扎囊县时,带去的便是这样的援助。
这些援藏医务人员为了汉藏两族的团结友爱,为了帮藏族人民过上健康生活,远赴他乡,尽心尽责。他们没想到的是,离开了家人,却在远方找到了新的“家人”;克服了疾病、高原反应、语言等重重困难付出着,最终发现收获的感情与成就,似乎远远大于付出。
在他们的亲身援藏经历面前,一切转述都是苍白无力的,这次,不如去翻开市中心医院部分援藏队员的日记,看看他们在援藏时发生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深情。
扎囊县,与株洲相距约3900公里,它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地处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面积2163平方千米,人口4万,平均海拔3680米。
当跟随医院的援藏队伍出发,市中心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刘伟,或许是心情最为复杂的一个。
刘伟的妻子也在市中心医院工作,是医院客服中心的员工,他去援藏之前,妻子又刚为家中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当时,刘伟的儿子7岁、女儿不到1岁,两个孩子都是需要照顾的时候。
可刘伟得知有机会去援藏,而且援藏所在地扎囊县人民医院迫切需要一名眼科医生后,他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妻子虽然不舍,但还是对丈夫的选择做出了支持。
援藏名额有限,通过层层选拔、考察、政审、体检合格后,刘伟入选了。
于是今年6月10日,市中心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医师易新民、麻醉科主治医师李立新、心内科主治医师符孝磊、眼科副主任医师刘伟、呼吸内一科副主任医师贾鹏、手术室主管护师黄刚,一起赶往西藏扎囊县进行医疗援助。与此同时,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纪青、CT/核磁共振科副主任段圣武、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曾伟、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强,也都在当地执行任务。这样一来,市中心医院共有10名医务人员,来到了雪域高原进行医疗援助。
在那一片雪域高原,市中心医院的每个援藏医生都留下了故事,也收获了藏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今年11月,结束援藏返回时,他们被依依不舍的当地藏族人民送了很远,每个援藏医生都感慨万千,纷纷说,这是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珍贵记忆。
作为队长,不完成任务不离开
讲述者:易新民,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今天,我们出发了。
我们这次入藏,主要目的是协助扎囊县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经过几天的初步摸底了解,该院已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我对以丹增多吉院长为首的全院工作人员的努力深感敬佩。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类登上珠峰峰顶者仅有3500余人,而超过八千米接近峰顶者有二万余人,最后的冲刺艰难却关键,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其实,创二甲只是一个形式,创建不是目的而是一个手段,通过创建,会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进步和发展,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状态,让藏民有条件过上健康生活。这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想起离开医院时院领导的嘱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全院员工的努力,我们一定要成功,我们一定会成功。作为队长,我要在此郑重承诺:二甲创建不完成,我决不离开西藏,决不离开扎囊。
市中心医院援藏医务人员与扎囊县人民医院负责人合影
齐心协力,帮助完成当地首台腹腔镜手术
54岁的卓玛央宗是扎囊县的一名妇女,7月初,她已忍受右上腹疼痛十多天,终于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扎囊县人民医院就诊。经诊断,她患的是胆囊结石伴胆囊炎,需要手术治疗。
当时已是第二次援藏的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强,和专家们举行了会诊。经过前期准备,扎囊县引进了腹腔镜系统,相比于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仅留下2厘米左右的小伤口,而且恢复时间短,病人的痛苦会要小很多。
麻醉科主治医师李立新、手术室主管护师黄刚、扎囊县人民医院丹增多吉院长都表示全力支持。丹增多吉院长说:“以前我们的医生、麻醉、手术室都跟不上,现在你们来了,我相信你们!”
在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大家决定选择腹腔镜手术。面对大家的支持和信任,市中心医院的援藏医务人员满满都是感动,同时也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手术前,大家开始各自准备着。人员有了,仪器有了,可腹腔手术必须的链接气腹机和吸引器的硅胶管整个西藏都没有,怎么办? 得知情况后,黄刚第一时间报告了市中心医院领导,市中心医院当即决定捐赠相关器械,同时选派手术室护士长陈娟携带器械去到扎囊县人民医院。
手术前一天,王强和李立新为了手术床能正常使用,调试了整整一个下午,黄刚为了调试仪器及消毒器械,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多。
皇天不负有心人,7月12日,在团队的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
卓玛央宗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观察两天便可出院回家。醒过来的她,紧紧,握住医务人员的手,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连声说“谢谢”。
据悉,这是扎囊县医院历史上第一台腹腔镜手术,也使得扎囊县人民医院成为西藏自治区少数几家开展腔镜手术的县级医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由于饮食习惯等原因,西藏是胆结石病的高发区,腹腔镜手术的开展能让当地的老百姓免去开腹手术的痛苦,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至此,扎囊县人民医院已能常规开展腔镜手术,为当地的藏区人民带去了健康和平安。扎囊县人民医院的院长曾丹多吉,及医务人员感慨万分:株洲市中心医院的医务人员不单单带来了设备和医疗技术,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援助和不遗余力的传帮带,扎囊人民医院的每一步发展,无不凝聚着株洲市中心医院的深情和心血。
市中心医院援藏医务人员齐心帮助完成当地首台腹腔镜手术
市中心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医师易新民(左),在询问藏民患者的病情
藏族同胞的热情让他几乎落泪
讲述者:黄刚,手术室主管护师
他自掏腰包捐赠医疗器械
刚到西藏扎囊县的时候,就听说西藏的老乡们纯朴,西藏同胞非常热情,今天发生的事让我感动得想落泪。
因为人数较多,早上我来到手术室时,已有很多患者等候。当我穿上工作服,他们知道我是医务人员了,全都围了上来。由于语言不通,我找了个会普通话的患者家属做翻译。我告诉他们先排队登记,登记好了就在休息区等候。(医院提前准备了病床,沙发,凳子,给患者跟家属休息)我这么一说,全场都安静了,都很自觉地排队等候。
中午,由于我们都在加班做手术,来不及吃饭,我被一群患者拉着跟他们一起吃。酥油茶、牛肉包都是他们自己做的,味道很不错,在聊天中我得知,他们今晚都不回去了,因为离家太远。
顿时,我后悔了:原来我吃的是他们的晚饭!看着他们朴实的面孔,纯洁的笑容,我的心都要融化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跟团队一起加班,早点把他们的手术做完、做好,让他们早点回家。
下午来了一个老人,名字我记得很清楚,叫次仁罗布。他的家很远,坐了五个多小时车才赶到扎囊县,他想做完手术回去,可插队肯定是不能的,家属很着急,找我们几次,但始终没对我们有半句怨言。
我们理解他们的心情,通过跟专家的沟通,利用中午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帮他做了手术。虽然今天加班到晚上九点,但由于人数多,还有很多老乡手术没有做,我本想安慰他们,别着急明天我们会继续。没想到患者先来安慰我,“辛苦了”,“没关系我们可以等明天”,“你们是上天派来的菩萨”!简短的三句话,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说起市中心医院援藏医生留下的温暖故事,市中心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刘伟,自己出钱为当地医院添置医疗器械的举动,感动了许多人。
刚到西藏扎囊县,刘伟发现这海拔高,紫外线较强,眼科病人很多,特别是白内障、翼状胬肉患者。但由于扎囊县人民医院没有眼科医生,更缺乏眼科医疗设备,很多人面对壮阔雪山、蓝天白云这些美景,却生活在黑暗之中。
要解决手术问题,必须要有医疗设备,否则再高的医术也束手无策,“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购置医疗设备”,刘伟这个想法无比坚定。
一次,刘伟陪扎囊县人民医院丹增多吉院长到敬老院会诊,惊人地发现这里80%的老人患有白内障,生活无法自理,因为医院没有眼科手术设备,无法为他们实施白内障手术。
看着这么多病人需要手术治疗,刘伟购置医疗设备的想法更加迫切。为了缩短购买设备的时间,刘伟毅然决定私人购买眼科手术显微镜、眼科手术器械、人工晶体等手术所需的全部材料赠送给医院,其中光手术显微镜就花了5万元。
为什么要自己出钱?刘伟说,“自己能解决的事情就尽量不要麻烦医院,而且私人购买快一些,因为我在这里的时间有限,希望能尽快让更多的藏区人民看见光明。”而这次,刘伟的妻子又表示了“全力支持”。
设备和材料到了后,刘伟立即为病人做起了手术,并紧接着开展了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泪囊鼻腔吻合术等手术。当地众多藏族农牧民患者因此受益,重见光明。
回株洲前,刘伟不仅做了近百台手术,还带了一名当地的医生做徒弟。他的期望是,等自己援藏任务完成,这个徒弟学成之后,也能让当地老百姓看得好眼病。
黄刚在治疗间隙和藏民朋友一起进午餐
市中心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刘伟(右),援藏时自费为当地医院捐献了一批医疗器械
他协助救治车祸重伤员,获当地政府点赞
在市中心医院的援藏医生里,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强,入选的是湖南省第四批短期援藏技术人才,并定点扎囊县人民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医疗技术援助。
今年4月初,得知被入选消息的当天,王强非常开心,迫不及待和科室同事进行工作交接。加完班,已是晚上八点,回到家,他把录取的消息告诉了妻子,妻子当即就说“这是好事“,让他放心去,她会把家里照顾得妥妥当当的。
简简单单几句话,让王强鼻子一酸。临行前,他带着患有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的父亲,到医院做了腰椎手术,这才放心出发,赶赴3900公里之外的扎囊县人民医院。
5月11日,王强抵达西藏山南地区。很快他就出现了高原反应,头痛头晕,晚上易醒,鼻子干燥出血,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让他备感温暖的是当地医院和政府的关心,为他们援藏队员提供了新宿舍,有电视、网线、热水器、沙发、席梦思床……
王强很快适应,并全身心投入到了援藏工作当中。
7月3日是周日,当天休息,王强却窝在宿舍制作教学PPT。
下午两点多,王强突然接到扎囊县人民医院院长丹增多吉的电话,说一名23岁汉族青年自愿者遭遇重大车祸,被送到了医院急诊室,由于病情复杂,要王强立即赶往医院协助抢救伤者。
王强丢下手头正在制作的教学PPT,不顾剧烈运动带来的高原反应,很快赶到急诊室带领大家抢救。经过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纠正休克、清创缝合止血等治疗,患者复苏成功。
由于医院条件有限,王强建议尽快转至上级医院治疗,并亲自护送患者到拉萨自治州医院。
患者最后安全抵达,为患者进行进一步治疗赢得了宝贵时机。事后,山南市组织部和扎囊县相关领导对王强提出了表扬。
“藏区是我的第二故乡”
作者:刘伟,市中心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我想让你的眼看见世间的美好,
也许,我能做的很有限,
也许,时间的短暂让我来不及让每双眼睛明亮,
但是,我一定会竭尽所能,
因为,这是我的职责。
我想让你的眼看见世间的美好,
这里有太多让我牵挂的患者,
我想看见你们重见光明后美丽的笑颜,
我想看见你们用双眼迎遇阳光后的灿烂。
一名医者,
能有这样不同寻常的行医经历,
除了骄傲和自豪,更多的是坚定和幸福。
藏区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一定会再来。
市中心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刘伟,捐赠一批医疗器械,并给当地藏民带去了光明
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强,两度入藏支援,与当地藏民积累了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