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扶贫”让新生村走向新生活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炎陵县船形乡新生村茶叶、油茶种植。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江先国

    □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江先国

    11月17日,初冬渐寒,从平汝高速船形收费站拐下来,没走多远,记者就来到炎陵县船形乡新生村。村子沿狭长河谷而建,斜濑河从村中缓缓流过。

    一路上,梯田从河边往上延伸,新栽的茶叶成排相连,在云雾里若隐若现,三五成群的村民在松土除草。“以前种水稻、红薯,只能糊口。现在种有专利技术的茶叶、油茶,能赚到钱了。”正在劳作的贫困户段华香说。

    探索新路,建成扶贫“新样本”

    新生村是省知识产权局的对口帮扶村,位于炎陵县西南边陲,距县城37公里,与郴州地区的安仁及资兴接壤。村子因山多地少、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单一等因素制约,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18人。

    如何针对“痛点”,对症施药?省知识产权局经考察论证,探索出了一条以专利产业化扶贫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确立“1+X”和“5+1”发展模式:即“一个示范点、大家都可参与”,建立茶叶、高产油茶、紫薯、生态养殖、光伏+乡村旅游等五大支柱产业。

    为让产业落地,工作队采取委托帮扶形式,成立3家合作社和1家公司,将扶贫项目委托给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单位,开展专利产业化扶贫项目的推广转化、技术培训、中介服务,与企业合作经营。

    李曼良是村里致富带头人,由他牵头成立油茶培植合作社,吸收20多户村民加入,其中有5户贫困户。“为让大家有信心,工作队请来省林科大著名专家袁德义,开展低产油茶林升级改造和现场培训。”李曼良说。

    驻村工作队队长李里告诉记者,低产油茶改造中运用到的“油茶保果素”技术,曾获2014年度湖南专利奖二等奖,能帮助老油茶树提高产量50%以上,且每亩成本仅15元。

    油茶、茶叶品种改良需资金,工作队成立炎陵县首家金融扶贫服务试点站,向15户建档立卡户发放小额信贷41万元。

    贫困户彭胡娟说,村里有种植茶叶、油茶的历史,但因出行困难,有时卖茶叶的钱还不够车费。如今村里有茶叶加工厂和榨油厂,解决了老百姓的加工、销售问题。

    技术支持,村民脱贫有奔头

    “大家放心,栽种茶叶有专门的农技人员来指导。”在田间,李里给村民们一一解释。

    今年10月,村里在原有的白茶基地旁新开垦80亩荒地,种植省茶研所培育的优良品种——“黄金1号”。李里介绍,“黄金1号”存活率高、种植简单,收益可观。有了它,新生村长期稳定脱贫将更有保障。

    “国家政策真是好啊,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种植负担,我把家里的三亩多土地全部翻耕出来种植黄金茶。”贫困户段华香对未来充满期待。

    栽下“摇钱树”,如何让村民掌握“摇钱术”?工作队发挥所在行业优势,请来各路“高人”。省林科院学者、省植物园专家,先后多次来村传授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村民100余人次。不但请进来,还要走出去。工作队组织贫困户赴浏阳观摩油茶嫁接,赴邵阳参观紫薯种植。

    昔日输出劳动力,今日引进生产力。工作队与省植物园对接“万名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工程”项目,将新生村列入服务点;“三区”科技人才专项计划也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村对口开展技术帮扶。

    “这完全是‘保姆式’的服务。”村支书段圣华感叹道,省知识产权局精细每一项工作,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产业扶贫的希望。

    如今,新生村已建成高标茶叶示范基地68亩、紫薯综合种植基地60亩以及高产油茶基地;还引入旅游开发公司,打造炎帝陵-金紫峰-汤溪温泉为片区的乡村旅游集散地。2017年新生村每户贫困户分红575元,村集体经济创收5万余元,实现全村脱贫摘帽。

    村庄行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