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陈洲平 赵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如何针对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补齐民生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今年来,荷塘区准确把握新时代民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跟“一门式”政务改革的脚步,先后推出了“三社联动”“养老服务”“复转军人之家”等一系列“幸福荷塘”民生行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充分践行“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需”,换来了百姓一张张赞许的笑脸,用一支饱醮真情的“民生笔”,绘就了一幅经济、民生和谐发展的幸福画卷。
“民生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幸福荷塘’民生行动不是搞形式,不是想要政绩,只是想尽我们所能,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荷塘区委书记邬凌云掷地有声地说。
袁家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图书馆
“一门式”改革绘出幸福骨架
微信网络讲述幸福故事
2016年9月荷塘区党委换届后,“幸福荷塘”民生行动拉开序幕。如何将摸得着的幸福精准送到群众身边呢?这与荷塘区“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分不开。
“把方便带给群众,把复杂交给系统,把高效留给政府。”这是荷塘区推进“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的初衷。
以前一周办不下来的营业许可证,现在一上午就办好了;花半个月周转各部门也不一定能顺利拿到的准生证,5天就快递到家门口……走进荷塘区政务服务中心和各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见到的是便捷高效的服务和百姓们满意的笑脸。
2015年9月,荷塘区在全省率先探索“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将政务服务中心打造成一个“综合受理窗口”,群众办事实行“一窗受理”,在任意一个窗口,都能办任何部门的事。
通过“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荷塘区建立了“一门式”政务服务、“自治家园”大数据库、“智慧荷塘”手机APP三个相互匹配运行的系统,将12个部门的295项区内自然人审批服务事项纳入“一门式”系统处理,将“一门式”政务服务的“门”开到身边、开到网上,也开在了群众的手中。
借助互联网,荷塘区把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的服务延伸到社区(村)一级,建立了区、镇街、社区实体便民服务大厅43个,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同时,该区与邮政签订合约,推出“株洲市荷塘区政务服务专递”,凡是需要领取证件和结果物的,都可以免费由政务服务中心采用EMS快递的形式寄送,群众办事“一次就好”。
更重要的是,“信息孤岛”也在打破。随着“自治家园”大数据库的建立,越来越全面的居民信息被收集和分析,从而为荷塘区实施各项民生行动提供精准的“指挥棒”,让一项项政府举措真正落实每一个百姓身上。
“湖南微政务”微信公众号发布10月份“湖南政务微信影响力排行榜”,在全省县级政务微信公众号中,荷塘区的“在荷塘”位居榜首。该区9月份以来连续两次在全省独占鳌头。
如今,在荷塘区,微信已成为党委、政府联通群众的重要渠道。该区结合“幸福荷塘”系列民生行动的开展,在全区建立涵盖总人口39.26%的微信网络,已建群组1900余个、群员13.1万人,“在荷塘”“智慧荷塘”等公众号“圈粉”1.2万余人。
“通过微信,第一时间将各类惠民政策送到居民手上,第一时间掌握居民的各类诉求。”不少街道工作人员表示,一方面,微信已成为高效办公的工具,另一方面,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贴心的“微服务”。
不仅如此,随着荷塘区网宣办牵头组建的移动互联网传播主创团队,周密有序地进行内容推送,用网络语言讲述身边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也感染了一大批受众。
于是,今年的教师节,不少老师迎来了自己的“人气王”评选,不少毕业学生还组团到老师家中看望拜访,道一声“老师辛苦了”;
于是,一大批“荷塘英雄”的事迹被传唱,成为了机关、企业、学校学习的榜样,全区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于是,在10月22日,桂花街道办举办“群主联盟之英雄结盟,让爱传递”活动中,各微信群群主组成了“联盟”,致力于带动群友投身公益事业;
…………
随着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一组组民生数据的“飘红”,如今生活在荷塘区的百姓收到的是更多实惠与幸福感。
然而荷塘区奋力推进民生事业的脚步从未停歇。正如荷塘区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利波说的那样: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民生实事不能退半步,只能往前走,只能进。要全力以赴、好事办好、稳妥推进、长短结合。
今后之荷塘,将乘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东风,以行动为引领,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持续解决群众关注关心的问题,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一变为现实。
公益服务中心:放大公益力量
9月27日,荷塘区公益服务中心正式开放运营,7家社会组织享受到孵化、培育“一条龙”服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15个服务项目也将链接上更加广泛的社会志愿,形成整体帮扶合力。
不仅如此,一批更加专业的社工也将从该中心走出,填补社会治理的空白点,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使得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目前该中心已发展志愿者350余名,组织培训8期,引导190余人参加社会工作者考试,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长期社工实习机制。
此外,求助者的微心愿也能在通过中心的心愿墙和心愿树快速被认领。而该中心公益众筹项目更是汇聚了一大批爱心企业家,已有43名对象享受结对帮扶,20多万元捐款和物资派送到位。
温馨、专业、富有创造力教学环境正在成型
10月24日上午,荷塘区首个“知心屋”落户天鹅湖小学,让外来务工子弟占90%的学校更具温情。
“知心屋”项目作为荷塘区首个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严格按照建设标准,精心筹备,学校配备了接待室、游戏室、知心房、团体辅导室等多个辅导功能室,已成为学生们幸福快乐的成长乐园。
而随着创客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践的深入,近日荷塘区仙庾中心学校率先与斯帝姆(STEAM)创客教育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仙庾中心学校创客室,成为了荷塘区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校。
“学生在这间创客室里,可以自由的拼装机器人手臂,开始摸索初步的程序编程,可以进行3D打印。学生迸发头脑风暴,碰撞思维火花。”仙庾中心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创客室有利于激活学生想要将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的抱负,带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袁家湾成为我市第一个全国文明社区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11月17日在北京举行。荷塘区月塘街道袁家湾社区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成为我市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全国文明社区。
自2013年荣获省级文明社区以来,袁家湾社区始终以创建更高水平文明社区为标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机制,加强管理,使得“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居家养老服务、无人管理小区自治工作、文化家园建设等各项工作都走在株洲市社区管理的前列,并先后获得“全国优质服务窗口”、“全国科普示范性社区”等省级以上荣誉20余项。
如今的袁家湾社区,在各级政府支持和自身不懈努力下,从10多年前厂矿改制无人管理,“脏乱差”全市有名老旧小区,已经蜕变成了基础设施完善、文明创建氛围浓厚、政务服务快捷方便、文化活动有声有色的株洲“最美社区”。
区委书记邬凌云向网络大V介绍“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
“四大行动”擦出幸福纹理
随着居民信息大数据分析、社区资源盘点、实地走访调研等准备工作的开展,一个个居民需求被清晰摆出。于是,今年初荷塘区委、区政府把握当前社会发展方向,毫不犹豫的打出了民生行动的组合拳。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部署实施“三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为进一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基层服务体系,更加科学高效地服务基层群众,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荷塘区投入100万元,确定了“银龄互助”社工支持空巢老人、“花季护航”关爱留守儿童、 “断翼天使”残疾人融入服务等6个区级服务项目,各街道也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了“美乐爱觉”国学亲子共读、“彩虹伞”艺术疗育等7个项目。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活动150余场,受惠群众8000余人次,直接服务个案1000余人次,累计服务5000多个小时,一些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得到了“立体帮扶”,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线上线下养老,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7月28日,荷塘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及月塘街道袁家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该区成功实现线上线下养老融合发展,率先在全市搭建立体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线上:通过“信息平台”让荷塘区步入数字化养老时代,在老年人和服务商之间搭建一个快捷的公益桥梁,一个电话就能享受多元化的上门服务不再是梦;线下:在6个试点社区建设第一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湘华、袁家湾两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让不少社区老人感叹“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机构的各种居家养老服务,生活是越来越幸福了” 。
—— 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行“全科医生巡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荷塘区组建了28个全科医生团队, 深入辖区内193个流动巡诊点,24个村,5个集市,将巡诊服务送到小区、送到楼栋、送到居民家中,巡诊实现了全域覆盖,截至目前共服务居民6万余人次,上门服务重点人群1400多人。同时,在频繁开展健康巡讲、推进慢病俱乐部等分类服务的同时,荷塘区还不断加强医联体建设,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共累计签约近10万人,重点人群签约4万余人。随着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加强,居民的医疗理念也在悄然转变,全区3 至9月门诊服务量同期增长35.7%。
——打造复转军人之家,做好军队退役人员工作。今年5月,荷塘区启动了“复转军人之家”建设工作,在区、街道(乡镇)两级建立9个复转军人服务和保障工作站。在每个“复转军人之家”,均安排武装、民政干部坐班服务,并聘请复转军人值班,随时接待来访的复转军人,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学习培训等服务。同时,该区从全区副团级以上军转干部中,公开选聘了9名组织能力、服务意识强的人,对口联系全区9个街道(乡镇),实行“一对一”联点帮扶。从6月底防汛期间,该区军队退役人员响应“复转军人之家”的号召,组成一支抗洪救灾生力军就可以看出,这项工作成效已经凸显。
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利波主持荷塘区公益服务中心开放仪式
全科医生巡诊
立足本土资源催开幸福新花
荷塘区新园楼小区是一个只有3栋房子的“袖珍”老旧小区,由于物业管理不善,相关物业公司已经退出了五年多。小区面积不大,但问题不少:小区停车不规范,居民出行困难;没有门卫也没摄像头监控,存在安全隐患……
但从今年3月开始,这个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一盘散沙的小区确定了5人业主委员会,日常管理走上正轨;小区安装了8个摄像头,控制了外来车辆,降低了安全隐患;日常卫生也有了专人负责,小区整体环境正在逐步提升。
作为老工业城市,这类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是株洲各城区的通病,近年来我市开展“旧城提质”行动,就是要打破这种困境。而荷塘区之所以能率全市之先,取得重大突破,正是得益于该区立足本土资源启动的无人管理小区业主自治试点工作,“区物管办、街道、社区”三层组织机构分别负责全程业务指导、试点工作推进和日常事务监督,协助小区业主委员直接负责小区管理。
如今,该区已先后启动了两批共25个无人管理小区试点,已有20个小区初步实现自治管理。
开出“新花”不只是老旧小区改造,在全市平安建设工作中荷塘区同样树立了一根标杆——“平安荷塘”三大行动。
今年来,荷塘区开展“荷塘无贼”行动,重点打击盗窃、抢夺、诈骗、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四类侵财案件”,截至9月底,全区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952起,社会整体防控能力明显提升;开展治安 “大扫除”行动,重点在合泰地区、中南蔬菜批发大市场等地开展“短斤少两”、“熟食三防(防鼠、防蝇、防尘)”集中整治行动,查处短斤少两行为100余起,关停8家熟食经营店铺,实现重点地区社会环境更有序;开展“城乡禁毒”行动,加强对公共场所涉毒清查,同时重点做好辖区各学校学生、企业职工等的宣传工作,截至9月底,全区共查处吸毒人员372人,查获毒品总量2.6262千克,打击毒品犯罪的成果得到中国禁毒报、省厅网站和禁毒总队网站的宣传点赞。
随着 “平安荷塘”行动的开展,荷塘区调动政法各单位、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直面辖区内治安突出矛盾,扶正祛邪、正本清源、根治病灶,全区破案同比上升203%,刑事警情降幅达25.24%,呈现了破案率、刑事警情“一升一降”的良好态势。
关爱失独家庭生日会。杨淑如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