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福星”不是一枝独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全省首家残疾人工疗站——福星残疾人工疗站生产的产品遭遇“滞销”瓶颈,石峰区爱心单位出手相助购买3万元产品赠送学校(11月15日《株洲日报》)。爱心事业需要全社会的爱心参与。

    “工疗”指残疾人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锻炼手脑。事实上,工疗站是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的阳光家园,他们通过简单的手工劳动获得工作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康复服务,在康复的过程中他们提高了适应能力和参与能力,提高了个人生活质量,以一种适应他们的方式回归社会。

    帮助残疾人,惯常的做法将其作为弱势群体而予以馈赠和施予。从思维方式上做些改变,施予人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

    今年3月,福星工疗站试水株洲。大半年过去,残疾人在这里工作、娱乐和学习,他们生产出一批批毛笔产品,得到和正常人一样的成就感和由此带来的经济收入。“福星”是个极好的尝试,对于残疾人本身而言,这种方式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于残疾人家庭来说,减轻了负担,增加了收入,也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监护人。这种政府主导、社会化运营的操作模式兼顾了多方利益,实现了合作共赢。

    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福星”也不例外。工疗站的产品少人问津,一定有自身原因,比如虽然与品牌联手质量过硬,但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信息时代,缺乏产品销售策略一定是“硬伤”。

    如何走出困境,方法有二:工疗站必须自身“输血”,保证产品高品质并力创品牌;社会各界给予特殊群体以援手,让爱心彰显群体暖意。

    期待工疗站走出困境,期待“福星”不再一枝独秀,让更多残疾人回归社会,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