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乡贤 传承文化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名家观察

    文化现场

    提示

    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的文化符号,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纽带,是探寻文化血脉,张扬固有文化传统的一种精神原动力。

    近日,鼓嗓洲(或写古桑洲)罗氏家族第二十代传人、作家、评论家、广州大学教授罗宏到株洲日报社,与评论家、作家、媒体人佘意明就鼓嗓洲罗氏家族文化进行了对话。

    寻找原乡的根

    佘:罗教授,你去年出版了一部研究湖湘文化的专著《湖南人的精神——湖湘精英与近代中国》,在业界和市场都取得较好反响,祝贺你。我们得知你是鼓嗓洲罗氏的后人,请你先介绍一下自己和鼓嗓洲罗氏家族的关系好吗?

    罗:我是鼓嗓洲罗氏厥山堂大钦支第二十代后人,罗瑶是我的五世祖。我们这一堂名人辈出,如明朝锦衣卫副总兵罗熙,隐士高人罗玑、诗人罗云皋,乾隆进士罗修源、咸同年间的大儒罗汝怀,湘军大将罗逢元、罗宣,光绪年间的大儒罗正钧,到现代还有著名革命家罗学瓒、罗哲等。

    我的爷爷罗正纬也是湖湘名士,他是长沙一中的创办人之一,做过毛泽东的老师,还当过谭延闿和冯玉祥的顾问、民国国史馆的顾问、政务院参事等。

    佘:有些资料说你是罗典后人。

    罗: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罗典是鼓嗓洲罗氏湖田堂支系,应该是我的七代族祖。不仅我的祖辈,还有母系祖辈贺长龄、贺熙龄等都是岳麓书院山长罗典的学生。我和罗典的直系六代孙罗学勋先生往来很多,我叫他叔叔。所以外面误把我当成罗典的直系后裔。

    佘:据我所知,你并不是株洲出生的,这些年你回来过很多次了,是否在寻找原乡的根?

    罗:有这么一层意思在里面,我在外面生活了几十年,一直牵挂着我的祖籍地,我血管里流着的是湖湘人的血。

    佘:乡愁是一种眷恋,是一种文化。八十年代曾流行过寻根文学,那是一种精神的深层反思。如今,流行寻根文化。与寻根文学完全不同,当下的寻根是一种精神的皈依,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

    罗:是的,我寻根还有另一层意思,我的父系、母系都是湖湘望族,是我的骄傲。我想为此探究,并用笔写下来。

    罗家先人在湖湘近代史乃至中国近代史有着一席之地,总结家族史,可以从一个特殊视角观察湖湘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史,感受家族对湖湘文化的贡献。湖南英杰群体在中国近代史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值得我们总结与研究。此外,中国封建社会是宗法社会,大家族是宗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统治中官权只抵达县一级,再往下走就是以大家族为代表的绅权在管理社会。研究家族也是研究宗法社会制度。这都是我企图通过我的家族研究要涉及的问题。

    演出结束后,部分演职人员合影。 供图 黄小贝

    理想在天上,生活在地下

    2012年12月21日,株洲城市民谣举办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型活动,包下市中心某家咖啡馆的场地,租赁了专业的演出音响,费用由报名参与活动的七八十人AA分担,大伙儿轮流上台弹琴唱歌,闹至凌晨才散。

    当然,世界末日终归只是谣言,正如活动的主题,“音为爱·等待黎明”,黎明如约而至,在“世界末日”待了一宿的人总有种别样的革命情感蕴含其中,接下来的大型活动也便有了更坚实有力的群众基础。

    2013年3月份的某个周末,株洲城市民谣有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型街演,中心广场地下通道,仍然是便携式电音箱,不过比沙滩演出时功率大一些,节目渐次而上,吉他之外多了更多的乐器,口琴、口风琴、小提琴、非洲鼓……都是陆续加入进来的新朋友带来的,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几乎挤满了整个空旷的中心广场地下通道……

    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如“记忆中的少年先疯队”(这是六一怀旧主题)、“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自然是中秋思乡主题)等等,甚至还受邀参加了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周末剧场”展演……无一例外,所有的活动都不能带来切实的经济收益,很多时候,场地、设备的租赁费用,还得组织者、参与者自掏腰包凑钱分摊,也不是没有想过商业化运作的路子,只是市场空间太过狭小,养不起这群人的梦想,再说,真的受制于商演的条条框框,还能否保留民谣本有的那份自由与纯粹呢?

    在此之前,株洲城市民谣有个固定的聚会场地,王府井15楼的一个咖啡馆,前厅有个小小的演艺吧,设备虽不比专业的演出音响,总好过便携式的充电音箱,老板也是群成员之一,场地费自然不用,酒水饮料也便宜得紧,几乎每个周末,大伙儿都要来这儿聚一下,前述的好几次活动也是在这地儿举办的。

    2015年前后,因为种种原因,咖啡馆顶了出去,聚会的地儿没了,又逢组织者大韬事业上有些变故,生计问题堪忧,自然无暇他顾,另一铁杆成员小涛跳槽到一家新近上市的电子公司跑销售,大半时间都在遥远的大西北出差,尽管十数个核心成员另外建了个小群隔三差五讨论活动的筹划,大多无疾而终。大家谈起从前演出的种种,总有点白头宫女说玄宗的味道。

    从“留夏”到“秋隐” 一个城市的民谣试验

    郭亮

    爱音乐的年轻人

    11月17日晚19点20分,离预定的演出时间还有十分钟,前排座位早已坐满,座位后面的站席及过道处也挤了不少人,门口还不断有人涌进来,场地提供方紧急开放二楼卡座区……

    观众如此热情,这是“株洲城市民谣《秋隐》音乐聚会”的现场,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的大韬没有想到的。

    城市民谣最初叫温暖民谣,源于大韬的网名——憨憨的温暖先森。大韬的真名叫刘韬略,最先在某培训机构当老师。

    在那家培训机构,陕西小伙子刘涛成了刘韬略的同事,二个年轻人除了姓名相近,还有共同的爱好,工余闲暇欢喜吉他弹唱。

    不久,他们组织了“温暖民谣乐队”。大韬学琴的时间长些,主要负责弹,小涛嗓音低沉暗哑,音域也广,就是主唱了。

    乐队是有了,可哪儿演出呢?商演肯定不指望,没有哪个商家会出钱请之前闻所未闻的地下音乐人演出!那就自娱自乐吧。彼时湘江风光带建成不久,一桥南头一块裸露的沙滩成了乐队最好的演出地点,行头颇简陋,一台充满电的便携式电音箱,一把吉他,一个话筒,除此再无别物;观众呢?同事、朋友的自发捧场,被音乐声吸引过来的江边散步的市民,更多的则是通过豆瓣同城发布活动预告招募来的同好者。

    沙滩弹唱的效果或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其自由散漫的表演形式正契合民谣的精神内涵,随意,放松,不拘泥一定的程式,演出者由大韬、小涛两人迅速扩大,随豆瓣邀约帖及朋友间口耳相传而来者蜂拥而至,既有演出经验丰富的专业乐(歌)手,也有初学琴的文艺小青年,更有全无表演经验,仅仅被气氛带动而临时起意要求乐手伴奏自己演唱的路人甲乙丙丁……

    也就在这个时候,大韬意识到“温暖民谣”作为一个乐队的初衷格局太小,容纳不下这许多人的梦想,莫如自己就起个牵线搭桥的作用,将更多喜好民谣音乐的人聚拢在这旗帜之下,乐队变为松散的民间自组织,“温暖民谣”也换了“株洲城市民谣”的标签,并有了自己的豆瓣小组和QQ群——那会儿微信还没出来呢——更多的人通过便捷的线上交流方式加入进来。

    罗典是株洲的一张文化名片

    罗:你这些年一直在做湖湘文化和株洲地域文化的研究,站在你的角度怎么看待我们罗氏家族?

    佘:就株洲而言,也有一个历史文化的总结问题。解放以前,株洲属于湘潭,我们的文化史是和湘潭密不可分的,罗氏家族在湘潭有博物馆专题陈列,株洲没有。在某种意义上就淹没了株洲文化的独立性。这也是株洲很多市民对你们家族并了解的原因。罗氏家族对湖湘文化的贡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很值得研究的。

    罗:作为文化学者,你怎么看待罗典的地位?

    佘:罗典是株洲也是湖南的一张文化名片。但湖南很多学者对他的地位认识还是不够。比如近年岳麓书院和凤凰网组织了影响湖湘十大文化人物的评选,开始推出的36个候选人有罗典,但最后评选10个的时候就落选了。这很遗憾。

    我们现在大谈湖湘文化,但历史上湖湘文化在全国其实是没有影响力的,罗典之前有个王夫之,学问很深,个人影响力也很大。但罗典是第一个把湖湘文化推向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物,此后近代百年湖南出现人才井喷现象。我个人认为,光凭这一点,罗典入选湖湘十大文化人物是没有问题的。

    罗:你对罗典的评价很高,谢谢。

    罗氏家族人才群

    再不疯狂就老了

    佘:你是怎么去构建你的家族史的?

    罗:唐浩明先生曾经鼓励我说,你们罗家和贺家形成的姻亲关系和师生关系网,几乎可以把晚清湖湘英杰都包裹起来,写出书来,既好看又有覆盖面。我就是在唐老师和其他许多学者的鼓励支持下,决心写这部书的。初定名《先人的湖湘》,分罗家和贺家两部。通过写家族史来为株洲的文化建设乃至湖南的文化建设作一点贡献。

    佘:你能否简要介绍一下罗家的代表人物及贡献?

    罗:明洪武年间,在江西填湖南的大移民潮中,罗家来到了今天的株洲。江西填湖南的文化走向是由东向西,改变了中国历史上文化转移由北向南的走向。罗家在江西属于豫章罗,明代理学大家罗洪先的族人,这是罗家的文化渊源,从湖湘文化的转型而言,是江西文化对湖湘文化的一次大改造。通过罗家移民,可以看到重大的历史文化变迁,这是很有意义的。

    佘:你们罗家来湖南是五世而显,出了第一个著名人物是湘中首富罗瑶,乐善好施,重视文教,资助了茶陵贫寒子弟张治,后来张治成为宰相,带出了一批罗家子弟当官。罗瑶死后,张治在鼓嗓洲购了一块地安葬,嘉靖皇帝还敕立崇义坊牌坊表彰,如今罗瑶墓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罗瑶算起,罗家显望湖湘近五百年,是湖南显赫历史最长的家族之一。

    罗:是的,罗瑶掀开了罗家显望的历史,从土豪之家到书香之家,再到官宦之家。这个发家的轨迹很有意思。所谓世家,大都要有经济基础,还要有文化底蕴,再加上一定的权力支撑。罗瑶就是这样发的。此外明代罗家人物还有2个,一个叫罗熙,一个叫罗玑,是堂兄弟,一武一文。罗熙是锦衣卫副总兵,掩护南明王逃亡缅甸,和吴三桂血战失散,后来得知南明王死讯,他学屈原投江自杀;罗玑和王夫之一样,是明朝的举人,组织抗清复明活动,失败后出家当了和尚,死前把自己的所有的文稿全部焚烧殆尽。这两个人都是大明忠臣。说明罗家有忠烈的家风。

    佘:再往下就是罗典了,考中进士,后来官列四品,他当岳麓书院山长27年,培养了大批湖湘精英。如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贺长岭,后辈岳麓山长袁名曜、欧阳厚均,还有严如煜、贺熙龄、唐鉴、汤鹏、以及二传弟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魏源、刘长佑,李元度、罗泽南、刘容、江中源、唐训方、罗绕典等等湖湘英杰。

    罗:是的,罗典主持岳麓书院时,湖南近一半的举人出自他门下,弟子中有一个状元,三个探花,他去世后由其高足袁名曜和欧阳厚均接掌书院。

    佘:我还注意,你族还有个乾隆进士罗修源,是《四库全书》的分撰官,好像还是嘉庆帝的老师,很有才华,可惜44岁过世了,不然也会有大作为的。罗修源的孙子罗芝,是湖湘大儒王闿运的老师,也死得早。王闿运给他写了挽联,评价非常高。

    罗:罗修源还有个堂侄叫罗汝槐,湖湘大儒,文献学家,训诂学家,编写了800万字的《湖南文征》,为保留湖南文史资料作了大贡献,今天研究湖湘文化,《湖南文征》是必备的资料书。他还是曾国藩的师爷。他的儿子叫罗萱,是曾国藩点名要的书记官,替曾国藩掌文案,后来战死于贵州,入了国史传。还有一个罗家子弟罗逢元也写进了国史传,他是罗萱的堂兄,湘军大将,一品提督。罗家在湘军中高级将领有近二十名,一般军官近百人,说明罗家子弟是文武双全。《湖南通志》中记载的罗家名人有数十名,在湖湘世家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佘:到了光宣年间还有一位罗正钧,也是大儒。

    罗:罗正均举人出身,郭嵩焘的学生,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的幕僚,陈三立的密友,也是陈师曾、陈寅恪的私塾老师。他还是中国现代师范教育的开创者之一,担任过湖南学务提调,湖南第一批留学生就是由他负责选派的。他还和密友赵启霖一起,宣传王船山,上奏朝廷,将王船山祀入孔庙,完成了王船山正统化的进程。他的文化贡献也是很大的。

    佘:再往后就是人们比较知道的共产党人罗学瓒、罗哲烈士了。这说明鼓嗓洲罗氏家族史的与时俱进。总之,你的家族史的确很辉煌,值得我们总结。这也是我们株洲的文化骄傲。

    罗:谢谢。

    整理 胡想

    "好基友”在兰州出差,自弹自唱的大韬。 供图 黄小贝

    今年7月份,大韬的老婆怀孕了,沉浸在要当父亲的喜悦中的大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生活。他知道,孩子出生后,他会更为忙碌,而在自己手上成立并发展的株洲城市民谣不啻于他的另一个孩子,趁着老婆肚子里的孩子还未出世,眼下还能抽出一定的时间,他要将这另一个孩子扶上马儿自己跑起来。

    大韬开始频繁地约见老友,筹划活动的种种细节;与此同时,有意无意地在群里发出即将举办大型活动的消息,并引入机器人助手协助群管理,增加用户黏性和活跃度。无数次的商讨和筹划后,最终定下了“春谣”、“留夏”、“秋隐”、“乐冬”四大主题活动,以一年四季为经纬,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关的音乐聚会活动。

    10月1日,国庆长假第一天,“留夏”——株洲城市民谣国庆中秋音乐聚会在一桥沙滩如期举行,尽管有不少群成员外出游玩不能参加,沙滩上还是聚拢了百余人,略略又有了两三年前大型活动的影子。

    11月17日,“留夏”之后,“秋隐”如约而至,有了上个月的练兵,这次的准备更为充分——上台演出的节目都经过数次的排练,场地由声色艺术工厂免费提供,场外场内的后勤、安保也有专人负责。

    回到当天的演出现场,与其说是一场演出,毋宁说更像一次久别重逢的老友聚会,舞台上“金句”不断,很多梗只有了解这个圈子的老人才听得懂——主持人故意口误说感谢芒果干乐队的精彩演出,这是吐槽“芒果青年”乐队的主唱老王年纪大;开理发店的阿伟、包子夫妇自组的洗剪吹乐队自我介绍时,投影大屏幕上齐刷刷地出现好些条同样的留言,“洗剪吹300,洗剪20”;佳玮介绍乐队成员的时候故意绕过贝斯手小冷,末了才说抱歉,忘了这还有个最背时的贝斯手了,这是吐槽乐队里贝斯手的存在感低;策划、组织活动的大韬也登台了,可惜“好基友”小涛还在兰州出差,只能自弹自唱,加了民乐和和声进来,当然,也没忘记说这首歌送给远在兰州的好兄弟……

    活动结束后,群里的核心成员又聚了两次,总结这次活动的不足,以及筹划下一次活动的种种细则。按大韬的说法是,他先打个样,以后就照这个模式来,包括节目编排以及演出形式,都可以以此为模板,组织者也由更年轻的群友来接棒,当然,自己也会做一定的协助工作……是的,疯狂之后,他已经确凿无疑地要去做他的好丈夫、好父亲去了!

    资料图片

    罗宏教授在位于鼓嗓洲的先祖罗瑶的墓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