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记者 朱洁
11月21日—24日,第八届湘商大会在郴州举行,一批株洲籍在外打拼的企业家前往参会。株洲代表团专程会见了他们,发布招商项目,介绍投资政策,探讨经济趋势。几位参会的株洲籍企业家,向本报介绍了自己创业以及所在商会的故事,并表示,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莫过故乡人,发展好自己的同时,将整合商会资源,带动更多人才、技术、项目和资金回归家乡。
“天津株洲商会正在筹建”
“这是我的家乡——湖南株洲荷塘区。”11月21日,殷利红朋友圈转发了一条荷塘区仙庾镇樟霞村盛产野生山茶油的文章,引得众多餐饮业同行的点赞咨询。
殷利红下海闯天津已有10多年。9年前,她参与了天津湖南商会的筹建工作。“天津湖南商会成立7年了,现有10多万会员,岳阳等5分会也相继成立。现在,我们正在筹建天津株洲商会。”殷利红说。
这次回乡,她还带回了一帮在天津打拼的株洲小伙伴。
醴陵人刘丰从事建筑建材行业,去年底,他被醴陵工业强市10条政策吸引,将公司的生产基地落户沈潭镇工业园。他介绍,市经信委每隔几天就会发涉及项目建设、企业帮扶的文件和政策给他,而醴陵市则安排了该市常委、纪委书记易文星“一对一”帮扶。“项目进展很快,两条生产线即将竣工投产。”刘丰说。
“通过摸底,我们已掌握100多在津的株洲籍企业家名单。以前我们常感慨,在外地打拼,乡音难寻,但随着商会的搭建,现在满目都是乡亲。商会就是我们的娘家,也是政府宣传政策、发布项目的最佳平台。”殷利红说。
“别小看中小企业家”
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商会的力量,不仅在于能集中人脉,还能汇拢财脉。
2013年回株洲,2015年去邵阳,这是广西防城港湖南商会执行会长、攸县人谢喜成第三次参加湘商大会。
“了解投资信息、探讨经济发展,老朋友相聚,新朋友相识,这样的机会很好。”谢喜成告诉记者,自己的业务集中在市政、房地产、建筑工程等领域;创业的起点在防城港,近年投资拓展至广西、云南、江苏、北京等地。
“中国人说叶落归根,谁不希望回到家乡?这两年我已将家迁回株洲,我的妻儿都生活在河西。我当然希望在家乡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也十分愿意为家乡‘招大引强’出力。”谢喜成说。
他还表示,千万别小看了中小企业家和民间资本。“民间资本不缺钱也有资源。防城港湖南商会有2万多会员,大家希望寻找一些投资额大、对区域发展影响力强的ppp项目,也非常愿意推介一些大企业、大集团给家乡。今后,我们将利用好商会这一平台有效充分对接。”
商会价值日益凸显
一个区域的商会数量和规模,是该地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的风向标。世界各地都有的温州商会便是佐证。
作为新兴工业城市,株洲人的归属感不强。“我们摸底发现,异地株洲市商会不多,但攸县、醴陵、茶陵等商会却遍地开花。这需要我们加强引导,也需要政府和企业家多联络感情。”市工商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落实全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推进“对接湘商会,建设新家乡”等五大行动,今年来,株洲充分挖掘商会力量,助力异地商会组建。
本月初,上海株洲商会正式成立;目前,天津株洲商会也即将完成筹建工作;不久,北京湖南商会株洲分会也将升级为株洲商会。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株洲招商工作的不断引进来、走出去,株洲与各地株洲籍企业家联系愈加紧密,异地的株洲商会数量也将迎来数量和质量升级。
市商务和粮食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下一阶段,我市还计划和各异地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挖掘商会的价值,凸显湘商的力量,加强“政府——商会——企业”的互动。
开放崛起·落实五个对接行动,建设开放发展新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