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保障性安居工程“制度漏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株洲日报记者 廖喜张 通讯员 刘美飞 冯立

    株洲日报讯 “审计一个点,规范一个面;审计一个单位,规范一个行业。”去年我市对多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进行审计,结果发现存在6大类18个问题。目前,这些问题已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逐项进行跟踪问效时,我市特别注重抓好审计成果的运用,深度开发审计价值,促成了多项政策的出台,健全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管理制度,推动系列问题的解决。

    审计查出问题,不停留在纸面

    近年来,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2016年,我市组织全市审计力量对市本级及10个县市区及所属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跟踪审计,重点调查了解安居工程政策推进落实的总体情况和主要成效,重点审查“骗钱、骗住、骗售”、挪用套取、克扣截留资金以及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等问题。结果审计发现,存在6大类共18个问题。

    为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市委书记、市长和主管副市长分别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作了批示,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深入查找问题原因,逐一整改落实,做到早整改、早落实。市住房保障领导小组针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了一对一的交办,要求各县市区及责任单位建立审计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主体、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审计查出问题按时保质整改到位,每月定期组织住房保障部门、审计等相关部门开展审计整改督办检查并通报整改情况。

    目前,这些问题已全部整改落实到位。同时,市、县两级纪检监察部门还追责问责30人。

    抓好成果运用,不停留在整改

    整改到位并不是终点,还要深度开发,抓好审计成果运用。

    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逐项进行跟踪问效时,棚户改造数据真实性和保障性住房分配及后续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令人忧心。市审计局提出审计建议,“建议在廉租房与公共租赁住房‘两房’并轨实施后,及时完善和制定相关政策,尽快出台公共租赁住房相关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使住房保障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该建议得到高度重视。这之后,我市新制订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城市棚户区改造信息台账的通知》,修改和完善了《株洲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管理办法》等2个规范性管理文件,健全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管理制度。如对属原廉租住房保障范围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列入优先保障范围,在轮候摇号时实行优先轮候。

    又如审计提出了公租房空置问题后,云龙示范区积极探索和创新方式方法,把公租房和聚集了众多大专院校的“职教城”、双创基地、产业园区连接起来,同时还拓宽了保障对象,推出了智能化管理助力“青年+”的模式,引入了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不仅房屋故障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报修,房租都能使用微信、支付宝支付。

    该创新方式,在今年7月得到了国务院督查组的充分肯定,并赢得了新华社等新闻媒体的点赞。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