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受家长、老师、同学,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以“举报”为例,小学生向老师举报同学表现不好,可能是出于自己“争表现”、赢得老师关注的本能。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投诉或举报这些字眼。“今天你又被老师投诉了”,这样的句子,是家长和孩子谈心的口头禅。另外,老师不能也不敢全权处理学生,必须和家长进行充分沟通,有时就会向学生发出“我要把你的事情告诉家长”这样的威胁。

    也许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发现,原来举报(投诉)是一件很有威力的事情。同时,对老师来说,让小孩子互相监督,当然有利于班级的内部管理,会让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感到一种威慑力。然而,这种互相揭发和举报的习惯,有可能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不良影响。

    小孩子是最纯真的,做事只凭借人的本性,顺着自己原始的欲望走,比如想要就拿,不给就哭,遇到什么事情都跟个小间谍似的告老师等等。所以,这一事件也可以理解为人之本性使然,而这就体现了教育重要性。这位老师处理得很好,经过正确的引导之后,相信举报人会慢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老师都能以这样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孩子,所以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式,还是要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并不断提升老师自身的能力水平。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