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对天元区圆方路一家豆制品作坊开出《责令整改通知书》 。 马文章 摄
聚焦
□ 株洲日报见习记者 马文章
通讯员 刘再武
株洲日报讯 豆制品是老百姓餐桌上受欢迎的农产品之一,它的生产、加工、销售安全一直是市民的关注热点。11月8日,市食药监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派出多个检查小组,分赴各农贸市场、加工作坊开展豆制品专项整治行动“回头看”,重点对豆制品索票索证、预包装等情况进行再突击、再检查。
豆制品是否“清白”,一定要索证索票
中南蔬菜市场是株洲市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市内其他农贸市场、餐饮单位、超市的大部分货源都采购于此。今年9月份,市食药监局曾进行过连续三天的突击检查,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11月9日凌晨3点,市食药监局食品生产科科长张理和荷塘分局副局长郭维带队,对20余户豆制品经营摊位的进货渠道、采购票据、采购品种和数量等相关信息进行抽查并详细比对。检查中发现,经前期整治后,市场内豆制品经营行为有较大的改观,大部分经营户都能做到持证经营、履行索证索票制度、留存供应方资质材料和进货凭证。但仍有部分商家存在侥幸心理。执法小组现场对3家不能提供供方资质及进货票据的经营户进行了查封,依法扣押来源不明及无证单位生产的香干78.6kg、卤香干62.3kg、白豆腐47.4kg,共计188.3kg。
“贯彻索证索票制度,是为了保障所销售食品的产品品种、规格、数量、流向等有据可查,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郭维表示,对于那些屡教不改者,将责令整改,从严查处。
在香草园社区的大湖塘农贸市场,天元区分局执法组随机抽查了一家豆制品销售摊位。检查中,执法人员要求出示豆制品进货凭证和产品销售许可证,摊主却打起了太极,声称会立即补办。随后,执法人员责令经营商建立产品销售台账,并将经营许可证挂至显著位置。
严格进行预包装,不再允许“裸装”
绝大多数农贸市场新鲜上架的散装豆制品一向“裸装”示人,存在二次污染风险。
11月8日,记者随执法组来到圆方路盛世鑫城农贸市场对一家豆制品摊位进行突击检查。记者发现,该店铺货架上,豆干、豆腐、香干堆在一起,没有进行任何遮盖和包装,同时,砧板上还残留几块没来得及上架的香干。
“裸装豆制品存在蛋白质流失、细菌繁殖等二次污染问题,对豆制品‘穿衣’很有必要。”食药监天元区分局副局长易新建介绍,市场销售的豆制品,除了白豆腐可以散装销售,其余豆制品要严格进行预包装,并将可溯源的二维码附加包装之上,这既有保持豆制品稳定质量的功能,又可以实现豆制品生产信息可追溯。
给豆制品“置衣”,势必会增加成本,经营户会为此抬高售价吗?
“一个包装袋要两毛钱,算上设备投入、人工费用,预包装的豆制品成本要增加20%。”一位豆制品商贩陈老板坦言,食品安全无小事,规范豆制品包装是对广大消费者负责,不会擅自提高售价,“希望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豆制品市场的监管,提高其准入门槛,严格查处那些非法小作坊。”
“面对非法小作坊,我们以批评教育为主,屡教不改者就进行严打。”易新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引导帮助经营户到正规生产加工厂进行生产销售。据了解,全省最大的豆制品集中生产加工园已经在荷塘区戴家岭投入使用,目前共有100余家正规豆制品作坊入驻。未来,天元区也将投入建设一家豆制品加工生产园,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优质豆制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