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断指再植“奇迹”,让2岁幼童断指“复活”

  • 上一篇
  • 下一篇
  • 2011年12月,王弘成功为荷塘区的百岁老人马淑娥进行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马淑娥老人因不慎摔了一跤,导致右股骨颈骨折、移位。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器官老化,功能衰退,手术治疗存在很大的风险。然而,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老人骨伤很难愈合,以后将长期卧床,可能再也无法站立,生活质量将明显下降,还容易引起诸多器官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经过王弘及团队对老人病情的反复讨论和周密评估,王弘为老人施行了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第三天老人下床开始扶拐活动,术后14天顺利康复出院,成为当时株洲市年龄最大的手术患者。出院时,老人的儿孙们为骨科送上印有“除病痛医术高超、保健康医德高尚”的大红锦旗,对全科医护人员们表示由衷谢意。

    目前,该科室为90岁以上老人成功进行手术已有200余例。

    □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军 通讯员 刘艳芳

    幼小虚弱的2岁儿童,血肉模糊的断指,痛哭自责的妈妈。当豪豪(化名)被紧急送入市人民医院九病区(创伤关节手外科)时,医护人员看到的是这么触目惊心的一幕。一个多月后,豪豪被妈妈带来复查,豪豪的指头恢复良好,看不出曾受过重创。这次,无论是妈妈、孩子,还是医护人员,脸上都是欣喜的笑容。

    市人民医院创伤关节手外科主任王弘介绍,豪豪的手术是他们手外科医生的一次极限挑战,挑战了最年幼断指再植患者,也挑战最微小的血管神经的再植奇迹。“手术的每一个小细节,都代表着医护人员扎实苦练的技术功夫,也代表着手外科断指再植手术技术上的一次提升。”

    今年9月22日晚上9点12分,一名年轻妈妈抱着儿子,随急诊科出诊医生来到了手外科。年轻妈妈除了哭和自责,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抚孩子。原来,大约1小时前,她的儿子豪豪在玩跷跷板时发生了意外。

    伤口检查显示:豪豪右手4指中节可见一斜环形皮肤挫裂伤口,尺侧仅3毫米皮蒂相连,探查中见中节指骨断裂,神经血管及肌腱断裂,残端指腹干瘪苍白,末节血运无,并且第五指也有部分甲床剥脱,呈青紫色。

    豪豪只有2岁,是手外科收治的最小一例断指再植的患者,手术难度非常大。“幼儿微细血管的重接再植,给我们带来了重大挑战。”王弘说道。

    当晚11点整,豪豪进手术室接受“右手患指试行再植+右手小指清创拔甲及甲床修复术”。手术修复了屈伸指肌腱,桡侧的指动脉及神经、甲床修复,经过了通宵7个半小时不眠不休的努力,豪豪的手指再植成功。

    但医生们依旧不敢松懈,后续血运的观察,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依然绷紧着医生心头的那根弦,术后24到72小时内,是吻合血管出现循环危象的高发期。豪豪年纪小,术后各方面的配合度不及成年人,对于断指再植术后需要绝对卧床这一要求,医护人员不得不时刻叮嘱着豪豪妈妈注意。

    所幸,72小时血管危象的期限顺利过去。豪豪伤口结痂,患指指端血运尚可,X线显示骨折对位对线好,成活满意,予以出院。

    王弘介绍,一旦发生断指意外必须尽早就医,12小时内手术成功率高。

    自己在处理伤口时,应立即用清洁的布包扎伤口,切忌用卫生纸或外用药物,以防创口进一步污染;如出现了断肢(指),应将患者的离断肢(指)用湿纱布包裹好,置于塑料袋中密闭,再放置于0-4℃左右环境中保存。

    离断肢(指)在常温下15小时内有再植条件,如冷藏处理后,36小时内仍有再植条件,切忌直接冷冻,也不能用任何液体浸泡。如患肢(指)是被机器卷入,应立即停机,将机器拆开,取出断肢(指),不可强行拉出肢体,以防再次损伤,并立即送至有再植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

    专家名片

    故事:2岁幼童意外断指,医生通宵手术创再植奇迹

    断指再植成功需注意这些

    为百岁老人成功换骨

    王弘

    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长沙医学院临床副教授。市135人才工程学科骨干,市重点学科创伤与矫形的学科带头人,我院骨科奠基人,著名的留美外科专家邵德森的第三代传人。从事骨科20余年,能娴熟完成各类骨科手术,如复杂的四肢骨折和关节周围骨折的手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及复杂的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对骨不连接及骨外露的治疗有较高的手术体会,同时其术后并发症低,功能恢复在同类手术中较高水平。完成了多例拇指、小指断指再植和断掌再植术,并获得了较好的功能恢复。对复杂的多发伤救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了多例百岁老人的关节置换手术。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