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黎世伟 通讯员 罗龙 皮远康
株洲日报讯 11月14日,位于攸县鸾山镇江冲村的株洲韵鸿楠竹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正忙着在这个“扶贫车间”里加工竹制品。近年来,该村党员谷建飞主动放弃在外办厂的诸多有利条件,毅然将工厂建在村民家门口,让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2014年,谷建飞利用攸县楠竹多的优势,在县城附近办了一家楠竹加工企业,但他见江冲村不少村民想外出打工,却因家有老小走不开,于是,他毅然放弃在县城附近办厂,在村里成立株洲韵鸿楠竹专业合作社,办起了楠竹加工厂。通过引进生产技术、设备,专门生产竹筷、地板条、牙签等产品。如今,工厂产品已远销东南亚,年产值1000多万元。
江冲村是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301人。谷建飞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把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请到合作社上班,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通过带山入社的方式,帮助他们增收。
村民刘小明夫妻均年逾花甲,其母瘫痪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其妻体弱多病,劳力弱,刘家一直未摆脱贫困。谷建飞安排刘小明进厂打工,月薪3000元,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目前,该村已有18名贫困对象在合作社打工。
对于没有劳动力的村民,合作社安排他们以竹山入股,按产出定分红标准,今年收入在2000至3000元左右,此后的分红将会逐年增多。如今,合作社里的40多名贫困对象,平时在合作社上班,工余时间照顾家里,既赚了钱又兼顾了家,他们把楠竹加工厂戏称为“扶贫车间”。